杜牧这首诗旷达又颓废,留下千古名句,却被苏轼抄了个底朝天

享国289年的大唐(618-907) , 是继隋之后的大一统王朝 , 杜牧生活在其中后期 。 他出生于官宦世家 , 祖上几代都是朝中的重臣 , 家族传承诗书之风 , 年少时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参加科举考试以一篇《阿房宫赋》令洛阳纸贵、粉丝潮涌 , 另外还熟谙兵法 , 是颜值、才华和实力集于一身的文武双全人才 , 令不少人眼羡生妒!但他对靠颜值吃饭不屑一顾 , 对只当个文人也不上心 , 第一志愿是当政客 , 靠才华和实力引领时代风骚普济天下苍生 。
九日齐山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 , 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 , 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 , 不用登临恨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 , 牛山何必独霑衣 。
杜牧这首诗旷达又颓废,留下千古名句,却被苏轼抄了个底朝天
文章图片
杜牧这首诗旷达又颓废,留下千古名句,却被苏轼抄了个底朝天
文章图片
杜牧这首诗旷达又颓废,留下千古名句,却被苏轼抄了个底朝天
文章图片
可惜生不逢时哦!朝中两个重臣——牛僧孺李德裕之间发生的朋党之争 , 不仅把中唐拖入了晚唐 , 还毁掉了杜牧这个超级人才 。 老关系牛僧孺十分赏识他 , 新上司李德裕也看重他 , 但任何一方不仅都没把他纳为嫡系 , 在攻击对方时 , 都把他拎入杀鸡给猴看之列 。
在长达四十年的党争中 , 杜牧成了双方的出气筒 , 茫茫宦海难作为 , 报国建功无门路 , 在忧国忧民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绮思柔情的内心矛盾煎熬中 , 度过了一生 。 如果他身后在黄泉有知 , 更使其难堪的是 , 杜牧成了风流诗人的代名词 。
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 , 因二人都怀才不遇 , 同命相怜 , 故九日登齐山时 , 感慨万千 , 遂作诗一首:
杜牧这首诗旷达又颓废,留下千古名句,却被苏轼抄了个底朝天
文章图片
杜牧这首诗旷达又颓废,留下千古名句,却被苏轼抄了个底朝天
文章图片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 , 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幅美景 。 仅用七字 , 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
颔联为唐诗名句 , 夹叙夹议 , 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 , 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 , 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 , 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 , 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 , 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 , 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 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 。 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 , 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 , 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 。 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
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 , 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 。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 , 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 , 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 , 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 , 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 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 , 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 。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 , 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 , 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
大约这首诗太过于出名 , 深受苏轼的喜爱 , 曾作《少年游》一阙 , 在整首词中全部化用杜牧的这首诗 , 写出别样的韵律:
少年游(重阳)宋代: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 。 江涵秋影雁初飞 。 尘世难逢开口笑 。 年少 。 菊花须插满头归 。 酩酊但酬佳节了 。 云峤 。 登临不用怨斜晖 。 古往今来谁不老 。 多少 。 牛山何必更沾衣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