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2亿票房3600万,《妈妈咪鸭》等国产动画电影还差了些什么?( 二 )


有评论人士就直接指出 , 《妈妈咪鸭》在故事上可谓漏洞百出 , 虽然找了美国的故事创意人才 , 但是:
1、说教味浓 , 责任感、团队精神、家庭等迪士尼皮克斯动画中常出现的主题 , 在《妈妈咪鸭》是通过长篇大论尬台词来说教讲出来的 , 甚至还有一句“他还没印随过”这样需要结合生物课本知识才能理解的台词 。
2、网络老梗使愿意支持国产动画的年轻观众失望 , “我凭本事吃胖的”、“我这壳上保险了”“出门没吃药”等老梗令人出戏 。 “智明”“春椒”的谐音梗更是让不熟悉《志明与春娇》的观众get不到点 。
3、荤段子和成年人议题 , 让想带孩子进电影院的家长也远离了《妈妈咪鸭》 , 比如电影中的“找个没人的地方度蜜月”台词 , 比如上述预告片中的主角大鹏的恐婚情节 。
4、美式成熟剧情套路 , 糅合了亲情、爱情、友情等元素 , 并且让电影的故事顺畅讲完 , 但同样也缺失了更能打动人心的加分项 , 整体上没有吸引更多人进电影院的特征 。
接下来 , 我们试着展开说说这部电影所代表的行业问题 。
技术与艺术
哪怕是皮克斯的动画电影在中国也曾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 比如 , 在海外市场收获8.6亿美元票房的《头脑特工队》 , 在中国票房却不及1亿美元 。 背后的原因 , 其实是文化差异 , 根本上还是无法很好满足国内观众的情感诉求 。 类似的例子还有中美合拍片《摇滚藏獒》 , 也是栽在了剧情和故事上 。
《妈妈咪鸭》剧本由中美编剧团队共同创作完成 , 故事讲述的是自我、任性、特立独行的大雁大鹏意外撞散了一群赶路的鸭子 , 导致小鸭子姐弟淘淘、憇憇落单 , 不得以组成临时父子(父女)上路寻亲 , 在途中实现成长和升华的故事 。
豆瓣、微博上很多网友 , 对《妈妈咪鸭》大量采用美式的表演方式 , 导致表演和声音不兼容 , 配音很“尴尬” , 很多梗都很生硬等问题提出了质疑 。 而低幼向 , 技术制作远不如《妈妈咪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7年来共收获超过7亿元票房 , 《熊出没》不包括今年第五部系列作品 , 4年累计票房超过13亿元 。
奥飞娱乐授权事业部总经理罗晓星提到 , 在中国市场 , 动画电影的票房成绩往往与其定位有密切关系:比方说 , 以小朋友为主要目标受众的动画电影 , 前期如果有IP铺垫和沉淀会更容易取得成绩 , 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就成功把电视粉丝转换成了电影观众;另一方面 , 如果目标受众更为广泛 , 则一定需要作品有较高的质量 , 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形成口碑效应以拉升票房 , 近几年的一些引进动画电影取得好的票房成绩大多如此 。
人才与管理
高品质的动画电影是艺术、技术、生产结合的过程 。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 所以管理更显得重要 。 创作出能打动人的故事很难 , 要把故事高质量实现也非常难 , 缺一不可 。
导演是不好干的活 。 《妈妈咪鸭》的导演是赵锐和ChrisJenkins(梦工厂《疯狂外星人》制片人 , 2008年凭借《冲浪企鹅》获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 , 第35届安妮奖“最佳编剧奖”的提名) 。 在这个项目中 , 赵锐和ChrisJenkins需要指挥400人 , 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
营销发行实力不济
《妈妈咪鸭》原本定档今年1月寒假上映 , 但试映后票房有“扑街”迹象 , 之后几经调档 , 最终定档在3月9日正式上映 。 但上映前其宣发难以见到有作为 , 反而有营销方案是再度打出情怀牌 , 收获甚微 。
不过 , 虽然国内票房不理想 , 但赵锐表示国内票房只是众多收入的一部分而已 , 另外还有国际收入和衍生收入 。 赵锐向三文娱透露 , 《妈妈咪鸭2》的剧本已经开始创作了 , 后续的电影和其他其他作品还有《爵迹2》、面向年轻人的动画电影《tenlives》以及网剧《陨神记》等 , 并且公司已有上市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