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老人白肺需切气管家属一度拒绝,医生有时要治家属的“心病”

极目新闻评论员吴双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EICU病房 , 急诊科副主任蔡华波主任医师 , 近段时间每天的工作除了评估新冠患者的病情、全力救治患者外 , 和家属谈话 , 要不要进一步抢救?要不要气管切开?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 (据1月11日上游新闻)
82岁老人白肺需切气管家属一度拒绝,医生有时要治家属的“心病”
文章图片
(相关报道截图)
报道举了一个例子 , 82岁的胡爷爷新冠病毒感染后白肺 , 蔡华波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 向老人两个儿子建议:气管切开 。 没想到 , 遭到了两兄弟的拒绝 , 他们说 , 母亲不想让父亲遭罪 。 在第二次谈话后 , 他终于等到了两兄弟的回复:“医生 , 我们切 。 ”
事实证明 , 医生是对的 , 气管切开的第二天 , 老人就成功撤掉呼吸机 。 这不是少遭罪了吗?医生还说 , 那个不起眼的小小切口 , 两三天就能愈合 。
很多人对“切气管”很敏感 , 认为是迫不得已时才会用的手段 , 对患者的伤害很大 。 而医生说 , 患者的气管切开 , 容易吸痰 , 不再需要镇痛药 , 患者可以吃东西 , 手脚也可以自由活动……好处一大堆 , 与插气管相比 , “生活质量是一个天一个地 。 ”
82岁老人白肺需切气管家属一度拒绝,医生有时要治家属的“心病”】可见 , “怕遭罪”的说法 , 与不少人对切气管的误解有关 。 在经过医生细心、耐心地讲解后 , 家属就听从了医生的建议 , 双方合力救回了一位老人 。
这就说明 , 医生的诊断再准确 , 使用的手段再科学 , 还是需要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 这更说明 , 如果医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 , 和家属不厌其烦地讲 , 不放弃希望 , 家属也听得进去 。 这样 , 对治病救人大有裨益 。
不怕对“切气管”有误解 , 就怕有人对医生抱有敌意和偏见 , 认为他们建议的一些治疗手段 , 是不必要的 , 就是“为了钱” , 从而拒绝一些正确的治疗方法 。 当然 , 这同样需要医生坚持专业的态度和医者本心 , 一切从患者出发 , 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争取 。
另外也要强调 , 医患双方对医学手段有认知上的鸿沟 , 这也很正常 。 毕竟 , 隔行如隔山 。 一方面 , 这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有时候也要治家属的“心病” , 不能放弃;另一方面 , 我们也要呼吁社会对医生多些理解和支持 , 少些偏见 , 尽量听从医生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
近段时间 , 各个医院急诊室里很忙碌 , 一些医生不得不带症上岗 , 他们不仅要克服自己感染后的不适 , 还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治病救人 , 甚至还发生有医生当场晕倒的事件 。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 , 我们还是希望这样的谈话能少一些 , 双方能尽快达成一致 。 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 , 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治病救人 。 同时 , 治疗手段越有效 , 病人恢复得就越快 , 重症床位、呼吸机等周转也能跟着快起来 , 让更多的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
82岁的胡爷爷 , 是蔡华波两次找家属谈话 , “抢”回来的患者 , 让人看到一位医生的“医者仁心” 。 不论如何 , 对这样坚守本心的医生 , 我们也应该为之点赞 。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