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古名方,退高烧、治肺炎、控流感,用对了就是“灵丹妙药”

一个千古名方,退高烧、治肺炎、控流感,用对了就是“灵丹妙药”

文章图片

一个千古名方,退高烧、治肺炎、控流感,用对了就是“灵丹妙药”

文章图片


世人皆知 , 我们可以几天不吃饭 , 但却不能一刻不呼吸 , 这也说明肺对人体的重要性 。 伟大的医圣张仲景 , 其实早就重视到了这一点 , 因此它不仅传下来“群方之冠”桂枝汤 , “返魂之方”麻黄汤 , 还为后人留下了“镇守肺宫”的两条龙 , 一条大青龙 , 一条小青龙 。 大小青龙 , 都是表里双解的经典良方 , 但是大青龙汤主要针对的是外受风寒、里有郁热;而小青龙汤主要针对的是 , 外受风寒、里有水饮 。 无论是大青龙还是小青龙 , 都犹如拂晓之时的晨曦初露 , 阳气升腾而抗邪于外 , 兴云致雨、云开雾散 。 不过 , 相对于大小青龙这两个奇效良方 , 名流千古的是小青龙汤 , 爱恨缠绵的是大青龙汤 。
大青龙汤是医圣张仲景留下“两条龙”之一 , 全方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等七味中药组成 。 对于全方的剂量 , 以麻黄和石膏独重 , 其中麻黄六两(去节) , 石膏如鸡蛋大(打碎) , 桂枝、甘草各二两 , 其中桂枝需要去皮 , 甘草需要炙 , 杏仁用量为四十枚(去皮尖) , 大枣用十枚(擘) 。 大青龙汤的煎服方法 , 按照医圣张仲景的原意是 , 用水九升 , 先煎麻黄 , 待到水煎去两升后 , 去掉煎煮麻黄时漂浮在水面的浮沫 , 然后再将剩下的六味中药放进去 , 将水煎至三升 , 去掉药渣 , 待温后服用 , 每次一升 , 一日三次 。

服用大青龙汤 , 要记住一个用药的原则 , 那就是只能“取微似汗” , 就是只要喝了大青龙汤之后 , 有一点点出汗就可以了 , 如果服用一次之后 , 出汗的量有点多 , 应当采用温粉蘸在出汗的地方 , 而这个温粉究竟是什么呢?医圣张仲景未曾名医 , 但是药王孙思邈说了 , 由“煅龙骨、煅牡蛎、生黄芪各三钱 , 粳米粉一两”组成 。 医圣张仲景苦口婆心的告诫 , “一服汗者 , 停后服” , 就是说服用了大青龙汤 , 不管喝了几次 , 只要出汗了 , 就要停药 , 不能再喝 , 如果再喝 , 轻则出现“恶风烦躁 , 不得眠” , 重则“汗多亡阳” , 抢救不及时 , 或有生命危险 。
大青龙汤的主要功效集中在“发汗解表”和“清泄里热” , 所以比较适合“外感风寒 , 内有郁热”的病症 , 如果不好理解 , 那就通俗一点 , “寒包火” , 最典型的症状 , 就是既怕冷 , 又发热 , 甚至发高烧 , 头身疼痛 , 不汗出(想出汗 , 但是出不出来) , 心里还比较烦躁 , 诊断脉象 , 却发现脉象又是属于寒象的浮紧脉 。 除了治疗“外感风寒 , 内有郁热”的病症外 , 大青龙汤还可以治疗“溢饮” , 临床上主要以身体疼痛重着 , 四肢浮肿 , 怕冷乏力 , 面部浮肿 , 咳喘等症状 。

对于大青龙汤的配伍秘诀究竟又是怎样的呢?这还得从它的君臣佐使说起 , 大青龙汤全方以麻黄为君药 , 主要起到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开泄腠理、发汗散寒的作用 , 奠定了大青龙汤行水发汗的基?。 灰怨鹬Α⑹辔家?, 其中桂枝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 石膏清泄里热、透解郁热;以杏仁、生姜、大枣、甘草为佐药 , 其中杏仁降利肺气、止咳平喘 ,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调和营卫以及协助解表、助益汗源 , 甘草益气和中;以甘草为使药 , 兼以为使 , 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 既能缓解全方辛温峻散的药力 , 又能防止石膏寒凉伤中的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