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拯救深夜emo?主流媒体为何总爱晚上“煲鸡汤”?( 三 )


央视新闻“夜读”还尝试了“音乐电台+视频连线+新闻回顾+热线电话”的互动直播模式 , 在央视新闻视频号和喜马拉雅上观看、收听的网友接近60万 , 视频号的点赞数近40万 。
怎样撬动“鸡汤文”的流量?
“夜读”栏目阅读量往往篇篇10万+ , 可见鸡汤文这类性质的内容在社会上有很大的需求 , “煲鸡汤”确实也是吸引流量的密码之一 。 但“夜读”的价值不仅仅是“煲鸡汤” 。 《传媒茶话会》观察发现 , 主流媒体已经有意识地深度运营“夜读”栏目带来的流量 , 让流量产生更大价值 。
2021年 , 新华社“夜读”收集了近些年来最受网友关注的近百篇文章汇编成书《夜读:向美好生活出发》 。 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截至2021年底已发行近3万册 , 获得网友一致好评 。
新书上架后 , 有网友留言称“以前每晚睡前必听的夜读 , 现在又增加了一项新内容 , 每天翻阅几页纸质版夜读 , 感谢新华社夜读栏目的工作者们 , 辛苦啦!”
“广大读者的认可 , 让我们很欣慰 , 也证明‘新华社夜读’这一IP已成功从线上拓展到线下 。 ”雷雯雯透露 , 接下来将借助新书的发行和推广 , 进一步扩大夜读栏目和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的品牌影响力 , 为三千万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服务 。
当“鸡汤文”为媒体获得用户粘性和流量 , 未来媒体怎样进一步盘活“夜读”流量?
“要想长久的巩固其现有流量 , 在未来走得更远 , 可以考虑IP化这条道路 。 ”王仕勇建议说 , 因为“夜读”本身具有很强的记忆点 , 是每晚陪伴十万多人的伴睡产品 , 将不同媒体的“夜读”内容化、情感化 , 也即IP化 , 可以利用粉丝的情怀心理吸引流量 , 并将其社群化从而稳固流量 。
要想使流量壮大甚至转化为收益 , 还可以考虑IP联名 。 通过具有共同调性和极高契合度的大IP带动 , 可以产生拓宽知名度、创造稀缺性等效果 , 为彼此带来助益 。
注释:emo指“忧郁”“伤感”等负面情绪
本文转自传媒茶话会 作者:陈莹
本文编辑:徐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