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中的廉价小吃,被网红捧成了吃不起的样子( 二 )


童年回忆中的廉价小吃,被网红捧成了吃不起的样子
文章图片
独角兽、外星三眼仔造型的棉花糖 。
02
年轻人的街头美食
卷疯了?
如果说热奶宝、烤红薯、棉花糖的“包装”还表现在肤浅的外在 , 那么糖炒板栗通过产地来提升身价的操作就是玩起了真“内”卷 。
此前一张上海零食店铺的价格表被顶上了某书首页 , 人们惊讶地发现 , 原本浓眉大眼的板栗也开始“咖啡化”了 。
童年回忆中的廉价小吃,被网红捧成了吃不起的样子
文章图片
不同产地的板栗被分门别类地摆放 。
如果板栗能开口 , 也要大呼一声“卷死了” 。 本是菜市场同一个摊位上的兄弟 , 怎么还玩起了咖啡豆产地鄙视链的那一套?
“板栗咖化”的受害者 , 除了板栗还有顾客 。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 , 15元一袋的板栗能吃得香甜 , 48.6元一份的板栗则是再美味也不会触碰的贵价商品 。
咖化的板栗被商家强行赋予了区分消费者的功能时 , 就已经与街边小吃存在的意义背道而驰 。
如今 , 板栗、红薯、糯米甜筒这些朴素的地摊美食似乎已经逐渐被年轻人赋予了更多要求 , 包括且不限于自拍道具、社交主页的填充内容 , 乃至检验爱情忠诚度的道具等 。
以前只考虑能否以低廉的价格满足口腹之欲的东西 , 现在甚至还要考虑和自己的OOTD(今日穿搭)配不配 。
咖啡、奶茶、冰淇淋带头“卷”在前面 , 用洗衣液瓶子盛放的奥利奥奶茶、被装在砂锅里的生姜咖啡也不甘落后……正如一个过气的互联网笑话——“本想点一杯平平无奇的奶茶解渴 , 谁知到手竟是一杯八宝粥” 。
童年回忆中的廉价小吃,被网红捧成了吃不起的样子
文章图片
“洗衣液”奶茶和“八宝粥”奶茶 。
当这股精致卷的风气顺着互联网蔓延 , 商家总有新的想法来装点商品 , 让它依靠外表先声夺人 , 比如最近大有取代热奶宝顶流地位趋势的草莓塔 。
这种本质由“糖葫芦+奶油蛋糕”构成的社交新宠 , 尽管看起来摇摇欲坠、无从下口 , 且价格是糖葫芦和奶油蛋糕总和的好几倍 , 仍然无法浇灭年轻人对它的热情 。
甚至还有的网友称它为爱情的试金石——从小听到大的“你到底爱不爱我” , 在这个冬天败给了新晋顶流“你愿不愿意花88元为我买一个街边的草莓塔” 。
童年回忆中的廉价小吃,被网红捧成了吃不起的样子
文章图片
某网友关于女友该不该自己买草莓塔的投稿 。
当街边小吃在社交媒体中游走一圈再回到现实后 , 注定“身价倍增” , 社交价值、情绪价值等附加值早已被精明的商家算进了商品价格中 。 在年轻人群体里 , 新式小吃消费产生的“精致卷” , 让不少原本朴实无华的食物被迫跃层 。
令人遗憾的是 , 互联网的潮流来了又去 , 我们手中的食物却似乎一直在做加法 , 无论是配料、包装 , 还是价格 。
03
有些东西不需要“网红”
过去的街头美食 , 主要为街上往来的行人服务 , 无论高低贵贱、贫富差距 , 只要你想 , 就能随手从路边小摊上带走一份暖乎乎、热烘烘的物美价廉的食物 。
像炒板栗、烤红薯、棉花糖这样的小吃 , 之所以能够深深根植于一代人的记忆中 , 也是因为在你人生的某一瞬间 , 曾有过它们的陪伴 。 当你被秋冬寒冷的风吹到麻木时 , 似乎总能在某处街角闻到红薯、板栗散发的香甜 。
童年回忆中的廉价小吃,被网红捧成了吃不起的样子
文章图片
这才是大家记忆中卖烤红薯的小摊 。 /供图:林泽君
印象中 , 医院和学校外的烤红薯、炒板栗摊位特别常见 , 彻夜不眠看护病人的家属、等待接晚自习孩子回家的家长、结束自习后要独自走回家的学生……都能花上几块钱 , 从这些小摊上得到一份温暖的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