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又被刷新!《细胞》:衰老的真正原因,我们一直都错了

认知又被刷新!《细胞》:衰老的真正原因,我们一直都错了】▎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最近 , 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在《细胞》上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 , 研究找到了个体衰老的关键影响因素 。 我们过去可能认为DNA的变化是衰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 然而新研究几乎推翻了这一推测 , 根据他们的数据 , DNA变化不但不是唯一 , 甚至不是主要的衰老原因 。
认知又被刷新!《细胞》:衰老的真正原因,我们一直都错了
文章图片
真正起作用的是那些影响DNA结构、调控DNA表达的分子 , 也就是常说的表观遗传分子 。 一旦表观遗传退化 , 衰老才会真正地来临 。
按照过去的推测 , 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 , DNA更容易累积基因突变等导致的错误变化 , 这些变化会影响基因活性 , 最后使细胞、组织功能失常 , 这也是衰老的重要体现 。
但是一些研究发现故事并非如此简单 , 比如有些小鼠和人类患者拥有高于平均的突变水平 , 但是这些个体并没有表现出早衰的迹象 。 这些结果表明基因变化的作用有限 , 于是DavidSinclair教授团队开始将表观遗传纳入考虑范畴 。
表观遗传分子可以充当基因活性的开关 , 它们可以通过影响染色体结构决定基因的表达活性 。 早在20年前 , Sinclair教授就在酵母菌中发现表观遗传变化与衰老是同步的 。
认知又被刷新!《细胞》:衰老的真正原因,我们一直都错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在最新的论文中 , 他们将研究对象扩展到了小鼠身上 , 研究者给小鼠的DNA引入一些暂时性且能快速修复的切口 , 这些细微的损伤可以模拟我们日常所遇到的情况 , 比如紫外线、化学分子和自由基损伤等 。
为了更好地追踪衰老变化 , 研究者增加了DNA切口引入的频率 , 并且这些切口不会出现在DNA编码区 , 因此不会造成蛋白改变 , 但切口会改变DNA折叠 。
根据观察 , 表观遗传分子会暂时停止调控基因的工作 , 转头迁移到切口附近帮助完成DNA修复 , 随后会返回到原始的位置继续本职工作 。
这种情况一次两次还好 , 随着时间推移 , DNA切口出现的情况变多 , 表观遗传分子开始逐渐分心 , 它们去往切口完成修复工作后不再返回原来的位置 。 这意味着 , 表观遗传变得失去组织 , 原本需要调节的DNA也处于失控状态 。
研究者指出这是典型的表观遗传失调 , 长此以往 , 染色体会变得更致密 , 难以解开 。
认知又被刷新!《细胞》:衰老的真正原因,我们一直都错了
文章图片
▲研究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这种基因层面的异常会使得小鼠失去原本年轻时的表观遗传功能 , 直观的表现就是小鼠看起来比同龄正常小鼠更老 , 行动也更像老年小鼠 。 除此之外 , 研究者可以在实验小鼠中检测到逐渐升高的衰老标志物 , 与此对应的 , 它们的生物学年龄也比同龄健康小鼠更大 。
从时间上来看 , 这些实验小鼠仅在6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出现衰老迹象 , 而正常小鼠会在约两岁时才出现 。
当然 , Sinclair教授指出这种表观遗传失调引起的衰老并非不可逆 , 他们独创了一种基因疗法 , 其中包括3种干细胞活跃的基因Oct4、Sox2和Klf4 。 这种基因疗法可以帮助实验小鼠的细胞恢复到年轻的状态 , 它们似乎可以让表观遗传失调的细胞重新启动 。
这也为恢复细胞活力 , 控制衰老提供了新的思路 。 Sinclair教授指出 , 他们的目标是解决衰老以及衰老附带的疾病 , 一个人不仅可以活着 , 还可以保持健康 , 这才是最终的应用目的 。
参考资料:
[1]Jae-HyunYangetal,Lossofepigeneticinformationasacauseofmammalianaging,Cell(2023).DOI:10.1016/j.cell.2022.1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