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为何诱发心肌炎?华人团队揭示刺突蛋白直接影响心肌线粒体,肥胖者更易受伤害

新冠为何诱发心肌炎?华人团队揭示刺突蛋白直接影响心肌线粒体,肥胖者更易受伤害
文章图片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COVID-19大流行 , 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 ,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放开 , 全国各地接踵迎来感染高峰 , 许多人已经阳康 , 或是正在阳康的路上 。 然而 , 即使已经康复 , 新冠感染导致的后遗症依旧令人担忧 。
新冠后遗症也被称为“长新冠”(LongCOVID) ,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在新冠感染后3个月依然存在症状 , 至少持续2个月 , 并且无法用其他诊断来解释 。 其中 , 易疲劳、呼吸急促、胸痛、味觉嗅觉消失以及更为严重的心肌炎都是常见的新冠后遗症 。
近期 , 新冠康复者容易患心肌炎的问题引起公众强烈的关注 , 一些表明在阳康后剧烈运动导致急性心肌炎的聊天截图也在微信群、朋友圈广泛流传 。 而最近 , NatureMedicine期刊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1】 , 成年人接种新冠疫苗与心肌炎风险小幅增加有关 , 而感染新冠病毒则与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律失常风险大幅增加有关 。
那么 , 新冠感染导致心肌炎的具体机制是什么?什么人在感染新冠后更容易患心肌炎呢?
近日 ,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TanWenbin团队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表了题为:TheSARS-CoV-2Spikeproteininduceslong-termtranscriptionalperturbationsofmitochondrialmetabolicgenes,causescardiacfibrosis,andreducesmyocardialcontractileinobesemice的研究论文【2】 。
该研究表明 , 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体内 , 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会诱导心肌细胞线粒体代谢相关基因的长期转录抑制 , 导致心脏纤维化并降低肥胖小鼠的心肌收缩能力 , 最终表现为心肌损伤 。
新冠为何诱发心肌炎?华人团队揭示刺突蛋白直接影响心肌线粒体,肥胖者更易受伤害
文章图片
COVID-19是由新冠病毒(SARS-OoV-2)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 新冠病毒是通过其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而入侵和感染的 。 随着新冠大流行的发展 , 包括心血管症状在内的新冠病毒急性后遗症已成为新的健康威胁 。
之前的研究显示 , 与代谢相关的疾病 , 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肥胖等 , 是导致新冠患者出现严重症状的危险因素 。
新冠为何诱发心肌炎?华人团队揭示刺突蛋白直接影响心肌线粒体,肥胖者更易受伤害
文章图片
TanWenbin
此前 , TanWenbin团队已经证明 , COVID-19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 , 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关 。
不仅如此 , 在机制上 , 脂质已被证明是冠状病毒传播、复制和运输的关键贡献者 , 而刺突蛋白也被证明可以损害宿主细胞的脂质代谢 。 这些证据表明 , 血脂和肥胖是影响COVID-19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
LDL-c联合SR-B1增强新冠病毒进入细胞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 , TanWenbin团队构建了具有SARS-CoV-2表面亲和性的S蛋白假病毒(Spp) , 用于体外细胞感染实验以及体内小鼠试验 , 以此探索新冠感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具体机制 , 及其与肥胖的联系 。
研究团队首先在人类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DMVECs)、巨噬细胞(M?)和心肌细胞样H9C2细胞中进行了病毒感染实验 。 他们发现 , LDL-c与Spp的亲和力非常高 , 比常规的VSV-G慢病毒高10倍 。
新冠为何诱发心肌炎?华人团队揭示刺突蛋白直接影响心肌线粒体,肥胖者更易受伤害
文章图片
LDL-c与Spp病毒具有极高的亲和力
进一步研究显示 , LDL-c可以联合细胞表面的B类1型清道夫受体(SR-B1)增强Spp进入细胞的能力 , 而SR-B1抑制剂BLT-1可以抑制LDL-c增强Spp进入细胞的能力 , 但一种抗LDL受体(LDLR)的抗体未能阻断HDMVEC中LDL-c增强的Spp进入 。 这一数据表明 , SR-B1 , 而不是LDLR , 解释了LDL-c增强的Spp细胞摄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