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沙东莫诺拉韦在华开售,三款新冠口服药能否阻击重症高峰?

默沙东莫诺拉韦在华开售,三款新冠口服药能否阻击重症高峰?
文章图片
当前 , 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 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 随着新冠治疗药物的陆续上市 , 患者的用药选择正在进一步增加 。
1月13日 , 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控股”)在外高桥保税区仓库举行默沙东与Ridgeback生物技术公司合作研发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莫诺拉韦((Molnupiravir)胶囊的中国市场首发式 。 这意味着继2022年12月29日该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应急附条件批准后 , 正式进入国内市场销售推广 。
2022年9月 , 国药集团与默沙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获得莫诺拉韦在中国境内的经销权和独家进口权 。 11月 , 国药控股全资子公司国药控股分销中心与默沙东就莫诺拉韦在中国市场的进口和经销事宜签署经销协议 。 2022年12月29日 , 莫诺拉韦胶囊获国家药监局应急附条件批准 。 国药控股在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外高桥保税区海关、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的大力支持下 , 迅速完成了首批莫诺拉韦胶囊的进口申报、口岸提货、集中消杀、药检通关等工作正式上市销售 。
国药控股方面称 , 针对春节期间供需和物流特点等已制定进口、仓储及全国发运预案 。 预计春节前后可实现莫诺拉韦大量分批次到货 , 并将综合运用全国多口岸联动、多仓发运等措施提高药物可及性 , 惠及更多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
有临床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指出 , 疫情发展处于动态变化中 , 具有新冠病毒变异快、容易复发、传播速度快等不确定性 。 特别是春节即将到来,人员流动明显加剧,新冠病毒传播风险随之加大 , 预计春节前全市或迎来第二波感染小高峰 , 这也意味着患者用药需求有有增加趋势 。 “此时加速更多新冠抗病毒口服药物上市对于降低重症率效果还是比较关键 , 在药物可及下 , 条件允许的话 , 高危人群可以提前备一点抗病毒药物 。 ”
日前 , 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发布《新冠治疗药品莫诺拉韦胶囊首发报价公示》 , 公示显示 , 莫诺拉韦胶囊首发报价1500元/瓶 , 40粒/瓶 , 进口到岸价(不含税)介于1100元和1200元之间 , 主要国家(美国、日本、韩国等)价格712美元(约合4783元人民币) 。
加速推动新冠口服药进入临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梳理 , 目前已有3款新冠口服药上市 , 分别为辉瑞的Paxlovid、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默沙东的莫诺拉韦 。 国内研发进度最快的分别为处于III期临床的君实生物的VV116和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 。
CIC灼识咨询总监刘立鹤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中国企业多数研发的新冠口服药主要以3CL蛋白酶和RdRp为主要靶点 , 前者的已上市药物以辉瑞的Paxlovid为代表 , 后者以默沙东的莫诺拉韦为代表 。
由于病毒的3CL蛋白酶和人的3CL蛋白酶的切割位点不一样 , 同源性较低 , 药物进入人体后大概率不会干扰人体自身蛋白酶功能 , 所以3CL抑制剂较为安全 。 同时 , 3CL蛋白酶可筛选高特异性的抑制剂,潜在可设计出特异性更好的药物 。
RdRp是RNA依赖性RNA聚合酶 , RdRp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是RNA病毒必须且最保守的蛋白 , 并且该酶在正常宿主细胞中不存在 , 针对RdRp抑制可以有效实现抗RNA病毒作用 , 并且正是其与核苷酸结构的相似性 , 提供了一定的广谱抗病毒性 。
另外 , 免疫调节剂、AR拮抗剂等也是新冠治疗药物的设计靶点 。 免疫抑制剂通过干扰病毒包膜或核壳体的合成及组装 , 抑制病毒基因的复制和早期病毒基因的表达以及宿主细胞的增殖 , 进而影响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 对于重症患者具备治疗的潜力 。 AR拮抗剂通过抑制雄激素受体功能 , 从转录水平下调ACE2和TMPRSS2的表达 , 进而阻断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 可以在感染早期发挥抗病毒作用 , 同时抑制新冠肺炎导致的炎症因子分泌 , 阻止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 , 对抗肿瘤也有类似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