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肝功能异常伴肠梗阻为哪般?卟啉病临床诊疗思路( 二 )


骨髓涂片:目前BM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 其中粒系占55.5% , 红系占14% , 粒:红=3.96;中性中幼粒细胞比例增高;单核细胞比例偏高占6%;环片一周见到巨核细胞31个 , 其中产板巨8个;血小板小堆及散在易见 。 请临床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考虑 。
肝脏穿刺活检标本病例检查结果:扩张的毛细胆管及活化的库普弗细胞胞浆内可见“胆栓” , 在偏振光下呈Maltese十字(图1) 。
患者最终被诊断为卟啉病 , 给予人工肝血液净化(图3)、利胆退黄、通便抑酸等治疗 , 患者肝功逐渐好转出院 。
反复肝功能异常伴肠梗阻为哪般?卟啉病临床诊疗思路
文章图片
图3.患者人工肝血液净化出“血浆”呈棕色
专家点评
在本病例报道中 , 患者自幼出现阳光照射后皮肤瘙痒、刺痛 , 既往反复肝功能异常伴腹痛 , 三次入院均并发肠梗阻 , 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可见卟啉及代谢物质 , 晒尿实验阳性 , 遂诊断为卟啉病 。
腹痛是卟啉病患者最常见的表现 , 约90%患者可能出现[2] , 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绞痛 ,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 。 腹部影像学检查多提示肠梗阻[3] 。 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胃肠组织内5-羟色胺增加、胃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卟啉毒性作用直接刺激胃肠道平滑肌等 。 此例患者三次入院均腹痛并发肠梗阻 , 胃肠镜及腹部影像学未见特殊异常 。
卟啉病除了累及胃肠外 , 还可累及皮肤、神经系统等 , 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皮肤光敏、神经精神异常、溶血等症状 。 因为肝细胞是血红素的主要合成场所之一 , 故血红素合成过程异常可导致卟啉或其前体物质在肝脏沉积 , 导致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损伤[4] , 出现肝损伤、胆汁淤积、肝硬化、肝衰竭等 , 可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腹水、黄疸等非特异性症状 , 实验室检查可见肝酶、胆管酶或胆红素升高[5] 。 其中PCT患者以ALT、AST升高为主 , 多累及皮肤与肝脏 , 表现为阳光暴露区慢性水疱性皮肤损害[3] , 肝功能异常等 , 其出现肝癌、胆囊癌及胆管癌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 。 EPP患者多合并胆红素升高 , 以非发疱性光敏反应 , 日晒后急性发病为主[6] , 可伴有小细胞性贫血 , 较常合并肝脏损伤 , 可表现为急性或快速进展性胆汁淤积性肝病[7] 。 AIP最常见为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受累 , 其出现肝损伤较PCT少 , 合并肝损伤者可出现肝酶、胆管酶或胆红素升高 。 肝脏病理通常为小结节型肝硬化 , 伴胆汁淤积 , 原卟啉的显著沉积是特征性病理表现 , 原卟啉沉积表现为深棕色 , 偏光镜显微镜可见到特征性的双折射“马耳他十字”[1] 。
卟啉病可通过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体征 , 结合家族史、实验室检查 , 同时检测卟啉或其前体物质在血液、尿液或粪便中的异常浓度及异常种类进行诊断 , 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 确定卟啉病类型 。
治疗上主要以避免诱因、对症支持为主 , 血浆置换可以降低原卟啉水平 , 直接从血浆中置换出大量的原卟啉[8] 。 对于合并肝损害严重者可行人工肝或肝移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有效提高严重肝损害患者酶活性 , 减轻组织损伤 。
卟啉病症状可累及全身多系统且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 , 极易误诊与漏诊[9] , 故对于不明原因出现皮肤损害、肝功能异常、神经功能障碍、精神异常、腹部绞痛等症状的患者 , 应考虑卟啉病可能 , 尤其对于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能明确病因的肝功能异常患者更需重视 , 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卟啉病患者至关重要 。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中国卟啉病诊治专家共识(2020年).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14):1051-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