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90后”返乡,村子又“活”起来了!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兰州1月16日电题:“90后”返乡 , 村子又“活”起来了!
新华社采访人员张文静、郭刚、王植樱
因为一个能人 , 甘肃省陇西县福星镇新坪村又“活”起来了 。 春节前夕 , 在这个黄土高原腹地的小山村 , 杀猪宰羊 , 炊烟袅袅 , 年味浓浓 。 这个能人就是今年30岁的王军军 。
2014年 , 在外地当了多年塔吊司机的王军军回村了 。 他的家乡陇西县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基地 , 中药材资源丰富 , 种植历史悠久 。 近年来 , 当地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 仅他所在的福星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就达到了7.2万亩 , 参与中药材种植的有1.5万余人 。
王军军的父亲种了一辈子中药材 , 靠着中药材 , 他们迎来了小康 。
“既然政策这么好 , 那我干脆也种药材 。 ”王军军决定试试 。
他将打工攒下的3万元投到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种植上 。 “跟老人学 , 他们经验丰富 , 可以少走弯路 。 ”王军军说 , 当年 , 中药材市场行情好 , 他赚了7万元 , 一下子增加了他的信心 。 他头一次意识到 , “照顾好土地就相当于抱了棵摇钱树 。 ”
尝到甜头后 , 王军军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 2015年 , 他通过土地流转 , 将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20多亩 , 还购买了旋耕机、挖药机等农具 。
新春走基层丨“90后”返乡,村子又“活”起来了!
文章图片
王军军在自家院子晾晒中药材 。 (新华社采访人员郭刚摄)
新春走基层丨“90后”返乡,村子又“活”起来了!】种植过程中 , 头脑灵活的王军军想到了一个节省人工成本的好办法 。 他和村里人达成协议 , 将自己的农具免费供他们使用 , 自己帮他们运送药材 , 而等到他家需要人力时 , 村里人再帮他们 。
王军军说:“远亲不如近邻 , 互帮互助 , 大家都轻松 , 也能省下一些钱 。 ”通过携手共进 , 他和乡亲们的感情日益加深 , 也赢得了他们的尊重 。
随着中药材种植面积的扩大 , 品种增多 , 王军军的收入也提高了 。 他先后购买了两辆小货车 , 还在镇里购买了一套20万元的房子 。 今年 , 他计划带着两个孩子去四川旅游 , 看看大熊猫 , 逛逛秀美的巴山蜀水 。
同龄人优异的“成绩单”吸引了在外地打工的10多名同乡人 。 2019年 , 王彦伟告别了外地驾校教练的身份 , 回到家乡 , 以徒弟的身份跟着王军军开始学种中药材 。 从选苗、施肥、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 , 王军军手把手地教 。
从起初的10多亩到现在的40多亩 , 王彦伟不但扩大了种植规模 , 而且学到了更有科技含量的种植方法 , 每年收入也很可观 。
新春走基层丨“90后”返乡,村子又“活”起来了!
文章图片
王军军(左一)和父亲(左二)在晾晒中药材 。 (新华社采访人员郭刚摄)
回村种地 , 大有可为 。 春节过后 , 王军军还有新计划 。 “目前我种有170亩地 , 今年计划再流转土地 , 除了种药材 , 还想多种植一些玉米和小麦 , 响应国家号召 , 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
福星镇镇长杨德林认为 , 像王军军一样的“新农人” , 从过去不愿意种地 , 到现在热爱种地 , 并产生浓厚的“土地情怀” , 彰显了时代的新变化 。
“他们有干劲、有想法 , 还带动了一批‘90后’返乡发展 , 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 ”杨德林说 , 曾经一度以老人居多而略显寂静的村子 , 现在因“年轻力量”的不断加入而呈现出更多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