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辉院士:为什么指南不推荐TAF预防HBV母婴传播

编者按: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 , 经过30多年的努力 , 我国在HBV预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然而 , 由于我国既往感染HBV者众多 , 如何从源头上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发生 , 进一步有效预防HBV母婴传播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 2023年1月6日-8日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成立30周年大会暨2022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年会在厦门隆重召开 。 会上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庄辉院士
针对“为什么指南不推荐TAF预防HBV母婴传播”的热点话题进行了专题报告 。 本刊特此将报告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 , 以供广大读者学习交流 。
庄院士在报告中指出 , 至今国外有关指南推荐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抗药物均为TDF , 而未推荐TAF 。 特别是2022年亚太肝病学会(APASL)和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预防HBV母婴传播指南[1,2]只推荐TDF , 而未推荐TAF 。
庄辉院士:为什么指南不推荐TAF预防HBV母婴传播
文章图片
(引自报告幻灯)
众所周知 , TAF于2016年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治疗 , 至今已经有6年时间 。 然而 , 根据最新颁布的2022年APASL预防HBV母婴传播指南 , 目前仍需要提供关于HBV感染孕妇使用TAF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母婴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1] 。
庄辉院士:为什么指南不推荐TAF预防HBV母婴传播
文章图片
(引自报告幻灯)
不仅如此 , 《管理慢性HBV感染治疗流程(2021年修订版)》也未推荐TAF预防HBV母婴传播[3];而我国《2022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尚未最后定稿)也不推荐TAF预防HBV母婴传播 。
根据抗逆转录妊娠登记系统于2022年6月份发布的中期报告 , 目前尚不清楚TAF及其产物是否存在于母乳中 , 是否影响乳汁的分泌 , 并且对哺乳婴儿是否有影响;目前 , 也不清楚TAF是否存在于动物的乳汁中[4] 。 因此 , 仍需要对TAF在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做进一步研究 。 鉴于此 , APASL2022指南、亚洲专家综述和TAF处方信息均不建议哺乳期用TAF[1,5,6] 。
庄辉院士:为什么指南不推荐TAF预防HBV母婴传播
文章图片
(引自报告幻灯)
庄院士进一步分析了国内外各大指南仅推荐TDF、而不推荐TAF用于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原因 。 他指出 , TAF与TDF化学结构和在人体体内药物动力学不同 。 TAF与TDF分别为TFV的两个不同的前体药 , 两者均通过水解成为TFV , 在细胞内磷酸化为二磷酸替诺福韦(TFV-DP)后 , 掺入DNA链 , 阻断复制 , 发挥抗作用 。
庄辉院士:为什么指南不推荐TAF预防HBV母婴传播
文章图片
(引自报告幻灯)
由于TAF与TDF的化学结构不同 , 因此二者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也不同[7] 。 TDF在胃肠道和血液循环中水解为TFV , 而TAF则以原型存在于血液循环中 , 在细胞中被水解为TFV 。 因此 , 有研究表明 , 血浆中TDF组的TFV浓度高于TAF , 周围血单核细胞内TAF组的TFV浓度高于TDF[8,9] 。
庄辉院士:为什么指南不推荐TAF预防HBV母婴传播
文章图片
(引自报告幻灯)
一项III期临床试验分析了TAF(n=7)和TDF(n=6)治疗的CHB患者间的药物动力学[10] , 结果表明 , TAF组血浆TFV水平较TDF组低89% , 在周围血单核细胞中TFV浓度较TDF组高7.6倍 。 另一项研究也同样表明 , TAF组在血浆里面的浓度比TDF组低86%~91% , 在细胞中的TFV浓度比TDF组高6.5倍[11] 。
同时 , 根据抗逆转录妊娠登记系统2022年6月份发布的中期报告 , 孕期暴露TAF的出生缺陷流行率高[4] 。 该系统入组人群为:使用抗逆转录药物的孕妇 , 包括乙肝患者、艾滋病患者以及HIV暴露前或暴露后预防(HIV感染:89.6% , 单纯HBV感染:3.9%) 。 至2020年7月31日 , 前瞻性招募24876名孕妇 , 其中乙肝患者(合并或不合并HIV)1071例 。 受试者是自愿和被鼓励的 , 其信息通过医生预先(在发生妊娠结局之前)提供给注册机构 , 并随访确认妊娠结局 。 共收到来自70个国家的报告 。 报告主要来自(73.1%) , 中国(2.7%) 。 根据该系统2006年到2022年1月31日的最新数据显示 , 无论是在孕早期 , 还是孕中/晚期TAF组的出生缺陷流行率高于TDF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