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急诊、呼吸、重症,多学科专家解读新冠感染急危重症救治“上海经验”( 二 )


老年医学、急诊、呼吸、重症,多学科专家解读新冠感染急危重症救治“上海经验”
文章图片
钟教授指出了具有重症倾向的患者的临床症状 。 与呼吸相关症状 , 如胸闷、气急、呼吸频率快 , 口唇发绀 , 指尖血氧SpO2低于95% , 或相比平时明显下降;神志、意识异常 , 如沉默寡言、嗜睡昏迷 , 需警惕“沉默性缺氧”;心血管相关症状 , 如心慌、心悸 , 无法平卧;消化道症状 , 如严重呕吐、腹泻、腹胀;以及原有基础疾病加重 。
早期识别重症倾向患者后 , 要积极采取相应对策 。 钟教授介绍 , 首先要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 如活动后血氧、静息下血氧;同时在新冠病毒感染早期给予小分子抗病毒药物;鼓励早期进行清醒俯卧位通气;把握激素使用时机 , 在炎症反应早期使用激素 , 将炎症和疾病进展扼杀在摇篮里;此外 , 要更好地控制基础疾病 , 让身体以更好的状态 , 更强的免疫力对抗病毒 。
老年新冠感染诊治原则:精准分型规范诊疗
老年人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治 , 更需要关注什么?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副院长方浩教授对此进行了解答 。 方教授指出 , 对于老年人而言 , 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继发肺部感染 , 以及因纳差导致的营养不良、相对血容量不足等其它继发疾病 , 此外还可能加重基础疾病、延误治疗 , 引起失能失智 。 相关研究表明 , 80岁以上老年人是新冠感染所致重症及死亡的主要人群 。 因此 , 老年人应积极做好新冠疫苗接种 , 加强个人防护和家庭成员防护 。
老年医学、急诊、呼吸、重症,多学科专家解读新冠感染急危重症救治“上海经验”
文章图片
对于老年患者新冠感染的诊治原则 , 方教授指出 , 应遵循精准分型、规范分级诊疗 。 首先应尽早明确分型 , 充分筛查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 , 关注重型/危重型的早期预警指标;在治疗上 , 重型/危重型患者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 并充分发挥多学科诊疗作用 ,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 加强护理 , 积极进行营养支持与心理支持 , 开展康复训练 。
专题讨论
降低新冠重症死亡率是系统工程自行囤药大可不必
在专题讨论环节 , 各位专家分享了对于新冠病毒感染重型/危重型病例的诊治体会 。 毛恩强教授表示 , 新冠重症死亡率的降低是一个系统工程 , 尤其对于已经出现炎症反应的老年患者 , 在早期做好抗炎和抗凝治疗至关重要 。 以抗炎治疗为例 , 毛教授表示 , 《诊治规范》中推荐采用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如乌司他丁)与维生素C等非特异性治疗 。 毛教授团队也积累了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经验 , 毛教授表示 , 对于新冠感染重症治疗而言 , 乌司他丁的起始剂量建议为100万U/d 。
“急病急治!时不我待!”毛教授强调 , 新冠救治应把握黄金时间 , 做到关口前移 , 在疾病进展早期对适用人群进行抗凝、抗炎等治疗 , 遏制疾病进一步恶化 , 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 。
宋元林教授进一步解答了此次《诊治规范》与国家近期发布的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的异同 。 “国家版方案倾向于越来越简化 , 《诊治规范》则相对细化 , 这可能与二者面向的受众不同有关 。 国家版方案面向全国的医务工作者 , 要考虑药物可及性、诊疗资源的差异化等多维度问题 , 更多的是明确诊疗的基本原则;上海版《诊治规范》是结合近3年的临床应用实践不断完善更新的诊疗路径 , 希望给同道在临床诊疗中提供一定的规范指导 。 ”
老年医学、急诊、呼吸、重症,多学科专家解读新冠感染急危重症救治“上海经验”】方浩教授就近期公众最为关心的要不要囤抗病毒药物给予了解答 。 “最近我也收到很多患者咨询 , 问这救命药是不是一定得囤好 , 但其实大可不必 。 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 , 一方面此类药物已经下沉到社区 , 如果患者需要是可以保证供应的;另一方面 , 鉴于此类药物应用的专业性 , 要考虑是否适用、是否需减量等问题 , 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自行囤药没有必要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