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文章图片
剪纸ICphoto供图
□王世华
家乡的年味 , 除了舌尖上的美食味觉 , 传承千载的年俗雅韵更使人七窍共享 。 腊月的年味 , 会随着社火排练的阵阵锣鼓渐渐浓烈 。
儿时的年俗 , 更多是母亲身体力行的 。 她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心灵 , 赋予“年茶饭”文化气息 。 每年蒸过年馍馍的最后一锅 , 是为孩子们蒸动物花馍 。 她捏出鱼、狗、雄鸡、小虎、祥鸟等动物形状 , 用小剪刀剪出嘴巴、鼻子、鳞片、羽毛、尾巴 , 择颜色适宜的豆子给动物安了再上笼蒸制 。 在孩子们焦急的等待中 , 母亲看看用于计时而燃烧的香 , 已到出锅间 , 猛地揭开锅盖 。 嗨呀 , 热气蒸腾中出现一锅神气十足的“小动物”来 。
【家乡年俗韵悠长】爷爷是年俗传承的忠实使者 。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 , 他雷打不动上演打醋坛(亦称打醋炭)的固定节目 , 直至次年元宵节后结束 。 每晚家人入睡后 , 爷爷把未燃烧尽的煤炭块放在铁质容器内 , 再在煤炭块上浇上醋 , 在家中、仓窑打起酷坛 。 他一边往高温的煤炭块上浇醋 , 一边诵着“醋坛醋坛打醋坛 , 妖魔鬼怪驱离散”的口诀……随着“嗤嗤”的声响 , 醋蒸气的味道就萦绕在室内外 , 飘逸在小村中 。 有年轻人说爷爷在搞迷信 , 村里的保健员(赤脚医生)却说 , 打醋坛可以杀菌预防感冒 。 我初到军营那些年 , 每逢冬季流感疫情来临 , 卫生机构也安排基层用烧醋熏宿舍 。 噢 , 原来爷爷“打醋坛” , 驱除的是病毒之魔 。
爷爷的第二个节目 , 是率领众孙儿祭祖 。 祭奠活动肃然 , 进贡上香 , 叩拜行礼 , 庄重有序 , 一丝不苟 。 爷爷认真虔诚地循宗祭祖 , 孙儿们不时寻根问底 , 祭祀中的忌讳 , 山西洪洞的大槐树 , 移民、辈分、先人们从哪里来 , 有什么作为……这些人物、概念、故事、精神 , 在孩子们懵懂的心灵烙下了初始的印痕;望着一座座坟茔 , 心里产生些许敬畏 。
姐姐用手中的小剪子剪裁年俗 。 几孔窑洞的窗花、灯笼上的剪纸 , 是她的心爱 。 每逢腊月 , 姐姐会拿出夹着“花底样”的旧书 , 清点窗花样本的种类与数量 , 与村里姐妹互相分享交流 , 备办齐剪花用的彩色“油光纸”、复写纸等 。 她们在油灯下设计 , 窗户中间四空的窗花 , 四角要组成一个或“囍”字 , 或凤凰 , 或秧歌闹春图案 , 其他窗空的窗花内容各异 , 形象不同 , 诸如雄鸡报晓、年年有“鱼”、鸳鸯戏水、骏马奔腾、春意盎然、人寿年丰、吉祥如意、喜鹊伴梅枝……花中有字 , 字中嵌花 , 线条相连 , 细如丝缕 , 剪纸难度不言而喻 。
大年三十上午 , 当太阳爬上窗户纸 , 姐姐用提前准备好的喜鹊羽毛 , 粘上自制的糨糊 , 在窗户麻纸的内侧细心地张贴上自己的杰作 , 尔后在外面端详 , 叫上我们欣赏她的作品 。 在弟弟们的赞美声中 , 姐姐看着窗户上贴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 晾晒着她的美好心愿 , 眉眼和嘴角都笑意盈盈 , 眼中洋溢着自豪的深情……窗花、灯笼、对联相衬 , 构成了一幅雅致盎然的过年写意画景 , 给农舍增添了一年一度最艳丽的色彩、最富活力的生机 。 姐姐对现代窗户不能贴窗花还“耿耿于怀” 。 当她看了一次剪纸展览 , 现代剪纸艺术的作品扬弃创新 , 十米长卷悬挂在空中……剪纸已烧制在瓷器中 , 印刷在专辑上 , 销售于国内外 , 是时惑释神怡 。
年俗文化大餐 , 当属除夕夜更盛 。 年夜饭吃过 , 父亲给爷爷酾一杯温热的烧酒相敬 , 拿出自制的胡琴拉几曲 。 他还会呷着福茶 , 盘点着一年的收获 , 述说着来年打算……男士和小朋友们掌灯、上香、打火塔、燃放爆竹 , 还在院子里撒上星星大小的冰块 , 美曰“种星星” 。 母亲开始剁饺子馅 , 菜刀与案板碰撞发出的咣咣当当的声音 , 与时而响起的鞭炮声交织在一起 , 构成除夕夜交响曲 , 迎接雄鸡来年的报晓 。 母亲说 , 大年三十晚上剁饺子馅 , 能够添加年的味道 , 增强节的气氛 。 是的 , 在没有电视和春晚的岁月里 , 剁饺子馅的响声 , 家人的笑声 , 父亲的胡琴声 ,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 谱写了乡村年夜特有的美好乐章 。 难怪母亲把剁饺子馅上升到浓郁过年气氛、营造团聚景象来对待 。 一家人听着生活创造的别样交响乐 , 沉浸在“今日一夜连双岁 , 明朝五更分二年”的过年文化氛围之中 。
-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新农人引领“新农潮” 带动百名家乡妇女就业
- 品尝家乡菜 欢喜迎新春
- 姜福村:让家乡变成“诗和远方”
- 牙齿|善韵缘|由牙齿来看你的性格福气
- 新春走基层|列车上的“家乡味”
- 见家乡陷入难关恐慌,小伙赶忙联系朋友,凌晨拉回10万只口罩捐献
- 天路通达我家乡——“高原孤岛”墨脱的乡村振兴路
- 瑜伽练身材,多大都可以,高难度动作让看似已老的女人风韵更佳
- 【基层动态】民建临海市支部会员陈昌略紧急为家乡调配退烧药品
- 舌尖“非遗”的家乡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