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解密“物传人” 收快递风险大不大 海外购如何保安全( 二 )


2020年10月17日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官网发布消息称 , 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 , 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 。 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 , 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
【疫情|解密“物传人” 收快递风险大不大 海外购如何保安全】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天津、大连等地也发生过与进口冷链从业人员有关的本土疫情 。 例如 , 2021年1月3日的大连市疫情新闻发布会通报 , 初步判定该次大连的本土疫情来源于被新冠病毒污染的进口冷链产品 , 绝大多数病例为码头工人因为搬运俄罗斯籍货轮上新冠病毒阳性的散装货品导致感染并传播 。
此外 , 2021年11月30日的满洲里市新冠疫情新闻发布会通报 , 初步分析该次满洲里疫情为境外入境货物携带病毒 , 通过“人传人、物传人”方式导致疫情传播扩散 。
就国际货运“物传人” ,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在央视新闻视频连线中表示 , 进入冬季后的国际货运环境类似于夏天的冷链环境 , 所以冬季低温造成“非冷链”趋于“冷链”效果 。
切莫“谈阳色变”
专家:“物传人”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指出 ,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 , 即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 , 接触污染手后 , 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 , 导致感染 。 世卫组织也持相同观点 。
香港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李玉国教授告诉采访人员 , 物传人比较难以证实 , 很难排除其他途径 。 首先 , 现有这类证据很少;其次 , 具体传播过程存在多种可能 。 除了通过接触传播 , 物品还可能通过“二次气溶胶”把病毒传染给人 。 例如 , 把纸张抖一抖 , 上面沉积的病毒颗粒可能会再次进入空气 , 形成气溶胶 , 进入人体呼吸道 。 同时 , 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力大大增强 , 对现有的传播方式研究构成挑战 。
物品检测阳性是否一定意味具有传染性?汕头大学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教授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 , 阳性只是表明检测到了核酸片段(即病毒尸体) , 并不能证明样本中有活病毒 。 官方通报表示不排除国际邮件引起感染的可能性 , 是因为要证实就必须证明信件上的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与病例吻合 。
常荣山还指出 , 虽然病毒在干燥物品表面长久存活的可能性较低 , 但病毒有可能通过打喷嚏等方式以唾液、痰液等为载体留在了纸张上 。 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活性 。 同时 , 奥密克戎疫情在国外发展迅速 , 若病毒初始载量很高 , 则有可能在国外包裹到达国内时传染给人 。
关于快递传播新冠病毒的问题 , 在2021年11月1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曾表示 , 快递传播应该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 , 在收运快递的过程中被新冠病毒污染;第二 , 人收快递时 , 快递物品上面的新冠病毒还存活;第三 , 人在接收快递时 , 受到新冠病毒的污染 。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教授栾荣生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曾指出 , “物传人”的风险不高 , 但“防物”比“防人”更困难 。 从已有病例来看 , 与进口货物相关的传播 , 多发生在冷链工人等特定职业 。
如何“安全海淘”
尽量减少购买境外商品
拿到快递后要洗手或消毒
在1月17日的发布会上 , 庞星火提倡:一是国外疫情高发期间尽量减少购买境外商品 。 二是若收到境外邮件或物品时 , 要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 减少直接接触和交流 。 三是尽可能在固定地点取件 , 实现无接触交接;如需当面签收 , 应与快递员保持1米以上距离 。 四是拆件时尽量在户外进行 , 外包装不要拿回家中 , 要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如需拿回家中 , 可用含氯消毒剂对内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 。 五是处理完邮件后及时摘下手套 , 更换口罩 , 认真进行手消毒或清洗双手 , 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