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输液之困:集采中选企业难保供,基层只够5天用量( 二 )


健识局获悉 , 按照往年惯例 , 黑龙江本土企业在冬储期间一般都会提前储备3个月以上的原料和制剂 , 但今年本土企业因集采丢标没有储备足够的原料和产品 , 被裁撤的员工在春节期间也难以招聘补充 。
现有的工人即使过年不休假 , 目前产品生产依然紧张 。 加上大输液产品出厂前需有14天无菌检验期 , 短时间内 , 丢标的本土企业能做出的缓解贡献有限 。
集采方案之困
年关步步临近 , 原料和生产组织越来越难 , 但临床用药需求还是很急迫 。
黑龙江当地一家县医院预计 , 该院库存的输液最多用到大年初五 , 根据目前流行病学趋势 , 年后还会有一轮就诊小高峰 。 当地医务工作者也在担心 , 如果XBB等毒株来袭 , 真的造成严重腹泻脱水 , 大输液更不可或缺 。
其他集采企业也有一些陆陆续续在供货 。 1月10日左右 , 上述流通企业终于进到了一批华仁药业的货 , “听说广西裕源也在委托山东企业生产供货 , 但是量太少了 , 我们基本抢不到 。 ”
大输液之困:集采中选企业难保供,基层只够5天用量
文章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健识局从权威渠道获悉 , 在黑龙江某县一、二级医院 , 一个月的大输液缺口是40万瓶左右 , 这还不包括村卫生室和诊所的需求 。 在缺口面前 , 当地无奈只能先保供县级医院 。
事实上 , 该县有200多家卫生室 , 病人本可以分流在基层 , 但因为基层没有大输液 , 不得不送到县里来治 , 县医院床位就更紧张了 。
当地一些民营小诊所因为没有大输液 , 干脆停诊 。
大输液之困:集采中选企业难保供,基层只够5天用量
文章图片
黑龙江某县一家医院走廊新加的床位
常规情况下 , 集采中选企业按合约量供货 , 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但黑龙江大输液集采中选主力企业广西裕源、华仁药业等 , 在一些县区根本看不到货 。 七台河制药厂出事之后 , 也没有明确的调整保供方案 。
广西裕源产品在四千公里外的钦州生产 , 由于超低价中标 , 只能选择走最便宜的海运到丹东港 , 再通过陆路运到黑龙江 , 期间至少需要10-15天 。
眼下 , 已经不是考虑成本的时候 , 最关键的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 货运不过来 。
目前 , 黑龙江全省已经开始对大输液产品采取备案采购方式 , 只要有货 , 医院都可以临时备案 , 按挂网价自行采购 , 这样就松绑了“医院必须采购集采产品”的限制 。
根据健识局的了解 , 当地一些县区为了保供 , 甚至愿意一次性签订上百万瓶的采购协议 。
集采政策出台几年来 , 断供风险一直备受关注 , 出现供应问题的中标企业都会受到相应处罚措施 。 但目前 , 全力保供才是根本 , 一时顾不上其他 。
事实上 , 据健识局了解 , 去年6月黑龙江大输液集采结果出炉后 , 业界发现不少中选企业此前在当地市场份额为0 , 这些“新面孔”让当地医保部门也有过一系列思考和讨论 , 过了两个多月后才执行 。
不巧的是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独家中标、本土企业丢标后大幅裁员等多项因素刚好在当下集中叠加 , 造成了当地大输液供应紧张的情况 。
到今年6月 , 黑龙江大输液集采即将一年期满 。 届时 , 后续集采方案怎样优化、中选价格会不会调整?答案也许是肯定的 。
2022年广东联盟、河南等地 , 也开展了大输液集采 , 允许现有的供应企业在达到一定降幅后基本均可中选 , 引导企业合理降价的同时 , 维持医院现有的用药结构不发生颠覆性变化 。 如此保证了医院用药的习惯性 , 确保了供应企业的多样化 , 避免只依靠一两家企业供货的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