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输液之困:集采中选企业难保供,基层只够5天用量

当一线城市逐渐恢复活力的时候 , 一些基层地方的新冠疫情依然肆虐 。
1月上旬 , 在黑龙江某地 , 县医院、诊所、卫生所等基层医疗机构依然需要加床 , 才能收治不断涌入的住院病人 。 在一家县医院 , 病人数虽从1月5日左右开始回落 , 用药紧张的情况开始缓解 , 但还是缺乏基础治疗药物 。
不同以往的是 , 缺乏的“基础治疗药物” , 竟然是平时很少关注到的大容量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 , 也就是临床俗称的“糖盐水” 。
据健识局了解 , 黑龙江部分县医院目前糖盐等大输液仅够不到一星期的用量 。 这还是因为临近年关 , 不少县乡居民不愿在医院过年 , 用药紧张才得到一定缓解 。 有院领导担心:春节回乡一旦造成外来毒株的二次感染 , 病人数还会有反弹 。
为何基层会缺大输液?
事实上 , 冬季本就是慢病老人输液的高峰 , 新冠来袭后 , 主要治疗方式就是对症治疗、抗病毒和消炎 , 所以大输液用量激增 , 尤其是在基层 。
一边是需求出现了极端情况下的激增;另一边是 , 黑龙江在2022年6月组织了省内大输液集采 , 在本轮疫情的特殊情况之下 , 中选企业几乎没能供上货 。
集采下的缺药潮
黑龙江某县的医疗机构已经收到“红头文件”:目前省内大输液集采中选品种无法保证供应 , 各医疗机构可自行选择其它品种 , 按临时备案的方式采购 。
健识局从业内获悉:2022年12月中下旬至今 , 全国多地大输液供货都比较紧张 , 各地方不再单纯依靠退烧、止咳等口服药 , 住院病人几乎都要通过静脉输注方式对症治疗 。 所以 , 以前不被人关注的大输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
大输液之困:集采中选企业难保供,基层只够5天用量
文章图片
黑龙江某县二级医院护士正在配液
到2022年12月10日左右 , 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感染高峰接踵而至 。 更要命的是 , 黑龙江本就寒冷 , 加上老年人口占比大 , 重症多 , 治疗周期也长 。
就诊高峰到来后 , 黑龙江一所县级民营医院床位直接加了一倍 , 后来的病人只能住在走廊里 , 严重时会议室都被腾出来用 , 前脚治好30个 , 紧接着就来20个 。
病人来了就要“打点滴” 。 一般的治疗性药物尚且有替代品 , 但稀释这些注射剂所用的大输液 , 却是无可替代的 。
大输液之困:集采中选企业难保供,基层只够5天用量
文章图片
黑龙江当地一家基层医院的配液室
黑龙江当地一家配送企业告诉健识局:“自从12月10日疫情爆发开始 , 我们几乎就没拿到过广西裕源的货 , 哈尔滨三联的也只是供了几天就没货了 。 ”
2022年6月黑龙江进行大输液集采 , 广西裕源、哈尔滨三联、华仁药业、七台河制药厂是四家主要中选企业 。 黑龙江这次集采按品规独家中标 , 而且价格标占分70% , 这几乎导致了一定是低价中标 。
其中 , 广西裕源的产品运到黑龙江市县需要跨越四千公里;另一家中选大户七台河制药厂 , 此前年销售量大约在30万瓶左右 , 并没有供应上千万瓶产品的生产经验;真正的“本地大厂” , 只有哈三联一家 。
而且 , 当地集采刚执行一个月的时候 , 2022年7月 , 七台河制药厂集采中选品种爆发质量问题 , 输液瓶中出现可见异物 , 主管部门责令其立即停产整改 , 至今仍未复产 。
“哈三联目前出货虽然被政府接管 , 但产能十分有限 。 外省企业中 , 华仁药业发不了货 , 广西裕源就更没影了 。 ”前述流通企业告诉健识局 。
黑龙江博宇是黑龙江省较大的大输液企业 , 多年来一直能持续稳定地保障本省用药 。 但这次集采因为绝大多数品规没有中选 , 博宇干脆给员工放了3个月大假 , 同时裁员1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