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不明白?来,中山医院“燕子医生”画给你看

为了创作一幅漫画 , 她常常需要查阅四五十篇文献 , 掌握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
实习生|周昕怡采访人员|王煜
新冠“乙类乙管”之后 , 个人防护仍然很重要 , 那么普通口罩如何戴起来更加贴合?日常生活中应该留心养成哪些好习惯 , 以获得健康的身心?孩子们怎样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健康知识?这些 , “燕子医生”都能告诉你 。
良医|不明白?来,中山医院“燕子医生”画给你看
文章图片
陈海燕
活泼开朗、笑起来眉眼弯弯、留着利落短发 , 这是漫画里的“燕子医生” , 也是现实中的“燕子医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医生陈海燕 。 她一手拿着超声探头 , 一手拿着生花妙笔 , 带给大家健康与快乐 。
用心科普 , “医笔医画”
“我本来就喜欢画画 。 这件事情虽然很占时间 , 但是对于我来说就像充电一样 , 能让我保持很好的心情 。 ”陈海燕告诉《新民周刊》采访人员 。
2014年 , 陈海燕开通了个人科普漫画公众号“医笔医画” 。 她笔下有了一个漫画主角“燕子医生” , 大家从此也亲切地称她本人为这个名字 。
良医|不明白?来,中山医院“燕子医生”画给你看
文章图片
“燕子医生”形象
“我们医院的心脏超声侧卧位 , 和别的医院有一点不一样 。 ”陈海燕说 , 在其他医院做心超时 , 患者身体是背对医生的;但在她这里 , 患者身体需要朝向医生 。
有一次 , 一名病人按照在其他医院做检查时的习惯 , 背对着医生 。 陈海燕请病人换个方向 , 结果后者只把脸扭了过来 , 身体还是背对着她 。
现实中 , 这样的“笑话”经常发生 。 陈海燕把这个做检查的准备动作画成了连环漫画 , 让病人一目了然 , 这给心超检查带来了不少便利 。 这是她漫画科普的第一次尝试 。
在医院领导的建议和支持下 , 2015年 , 陈海燕将漫画科普的内容从心脏超声扩展到医学、健康的各个领域 。
科普漫画能让人轻松简单地明白和接受科学信息 , 它的创作可并不简单 。 医学领域通常有一些不确定的信息 , 为了创作一幅漫画 , 她常常需要查阅四五十篇文献 , 掌握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 尤其是涉及心脏以外的学科 , 她要去做调研 , 访问相关专业的医生 , 确保自己传播的是权威准确的科学信息 。
同时 , 她花了很多心思让漫画更通俗易懂 。 “做一篇科普漫画会比较久 , 甚至会难产 。 我上学时候的亲身感觉是:如果一样东西很难记住 , 就会打消我的兴趣 。 所以我想把每篇科普都做得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 让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 在这个步骤上面 , 我耗费的时间很难计算清楚 。 ”
良医|不明白?来,中山医院“燕子医生”画给你看
文章图片
良医|不明白?来,中山医院“燕子医生”画给你看
文章图片
良医|不明白?来,中山医院“燕子医生”画给你看
文章图片
陈海燕创作的科普漫画
她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 她创作的科普漫画无论是关于初生儿分娩、乳腺健康还是流感防治、健康骑行方式 , 都深受读者喜爱 。
2021年 , 上海每户市民都收到了《上海市民健康行为知识读本》 , 这是上海市政府派送的“健康礼包”的一部分 。 读本里就有不少陈海燕创作的手绘漫画 , 让人读来兴趣盎然 。
良医|不明白?来,中山医院“燕子医生”画给你看
文章图片
《上海市民健康行为知识读本》中 , 陈海燕创作的漫画插图
面向孩子 , 播撒种子
良医|不明白?来,中山医院“燕子医生”画给你看
文章图片
陈海燕在亲子互动课堂中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