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态才是抗衰老“良药”!《自然》子刊发现,善于调节情绪让大脑更年轻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人生在世 , 难免遭遇各种烦恼、痛苦与打击 , 重重压力之下 , 产生焦虑、抑郁、担忧等负面情绪也是常有的事 。 不过 , 面对负面情绪 , 不同人的应对能力并不一样 。 有些人可能会长久地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 , 心态崩溃 , 难以恢复 。 借用物理学上的说法 , 这种坏情绪的持续和难以扭转也叫“情绪惯性” 。 心理学研究显示 , 情绪惯性更强的人 , 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 。
而一项神经科学新研究进一步指出 , 负面情绪还会持久改变老年人的大脑连接 , 可能加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反过来说 , 快速扭转情绪的能力或有助于防止大脑病理性衰老 。
这项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旗下的NatureAging 。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日内瓦大学情感科学中心的研究员OlgaKlimecki博士指出 , 过去二十多年里 , 大脑对情绪的反应引起了神经科学家的关注 , 除了了解在感知情绪刺激的当下大脑里会发生什么 , 科学家们也很关注大脑在此之后会发生什么 , 诸如“大脑如何从一种情绪转换到另一个情绪 , 如何恢复到初始状态?情绪转变的能力是否会随年龄而变化?以及 , 情绪管理不佳会对大脑产生什么后果?”
好心态才是抗衰老“良药”!《自然》子刊发现,善于调节情绪让大脑更年轻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任务-休息”范式的实验 。 他们向志愿者播放一系列视频 , 其中有些场景属于“高情绪” , 即很容易激发痛苦、悲伤等负面情绪;作为对照 , 另一些场景则是“低情绪” , 即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此外 , 不同场景之间则穿插了一定的休息时间 , 以供平复情绪 。
与此同时 , 研究人员通过功能性磁共振(fMRI)观察志愿者的大脑活动 , 从而确定不同情绪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 , 以此评估大脑的反应以及恢复机制 。
好心态才是抗衰老“良药”!《自然》子刊发现,善于调节情绪让大脑更年轻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首先邀请了一组年轻人(25岁左右)和一组老年人(65岁以上)进行比较 。 看到视频中他人的痛苦 , 年轻人和老年人都会感同身受 , 他们的大脑都会被激活 。 但神经影像学分析显示 , 老年人表现出与年轻人不同的大脑活动和连接模式 , 尤其是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增强 。 默认模式网络涉及多个脑区 , 简单来说 , 指的是大脑在静息状态时保持高度活跃的大规模神经网络 , 其活动通常会受到抑郁或焦虑等情绪的干扰 , 说明它参与情绪调节 。
研究人员注意到 , 老年人观看那些负面情绪场景之后 , 大脑默认模式网络的组成部分——后扣带回皮质与杏仁核之间的连接有更明显的增强 。 后扣带回皮层大量参与事关自我的记忆 , 杏仁核则是负责处理重要情绪刺激的脑区 。 在看完视频后调节情绪的“休息期” , 这两个区域的功能性连接增强 , 意味着老化的大脑有更显著的情绪惯性 。
随后的第二组实验中 , 研究人员在更多老年人中进行了重复 , 确认暴露于负面情绪会让老年人静息状态下的大脑网络发生持续改变 。
研究人员进而分析了上述与情绪惯性相关的大脑连接模式与个体焦虑、抑郁程度之间的关系 。 结果发现 , 在焦虑评分更高、负面思维反刍更明显的老年受试者中 , 上述连接也更强 。 这也意味着在经历负面情绪的刺激后 , 他们的思想中留有更多与负面情绪有关的内容 。
好心态才是抗衰老“良药”!《自然》子刊发现,善于调节情绪让大脑更年轻
文章图片
▲上图为实验1中观看了高情绪(HE)和低情绪(LE)视频后 , 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休息期间的大脑激活状态 。 下图说明了休息期反应最大的大脑区域 , 以及实验2中这些激活区域与情绪反应的重叠(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