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镜|放大10倍的500年古画,有个男人戴眼镜,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眼?

现代人近视眼,很好解决,满大街都是眼镜店,甚至还有激光手术。但是在古代照明设备不好、又没有近视镜的情况下,那些近视眼的古人又是如何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在一幅古画中,我们看到了有趣的一幕。
要说谁是最早近视的人,恐怕还得是周朝的文王。在《史记》中有载,文王“眼如望羊”,什么意思呢?书中的解释说,“望羊”就是“远视茫茫”之意,简单理解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十米开外,人畜不分”的意思。
戴眼镜|放大10倍的500年古画,有个男人戴眼镜,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眼?
戴眼镜|放大10倍的500年古画,有个男人戴眼镜,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眼?
文章插图
实际上,古人近视的主要原因,还是太爱读书了,这和现代人近视的原因(电视、游戏等)简直截然相反。比如白居易就专门写了《眼暗》,讲述了他自己早年刻苦读书、导致视力下降带来的诸多不便。

戴眼镜|放大10倍的500年古画,有个男人戴眼镜,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眼?
文章插图
这些近视人多是读书人,其实也完全可以理解,但主要是家境不错的读书人就让人啼笑皆非了。按照一般的逻辑,穷人家的孩子因为家境不好,只能萤囊映雪、凿壁偷光,这种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对视力不是更友好吗?

戴眼镜|放大10倍的500年古画,有个男人戴眼镜,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眼?
文章插图
但是,在古代近视还真是一个“富贵病”,富贵之家的子弟有钱又有闲,既能买很多书,也能买很多蜡烛,当然可以随心所欲、不分昼夜地长时间看书;但穷人家的孩子就不同了,除了读书,绝大多数时候都得放牛或者干个农活啥的,反而使得眼睛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时间。

戴眼镜|放大10倍的500年古画,有个男人戴眼镜,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眼?
文章插图
既然是病,那怎么治呢?
北宋的《苏沈良方》中提到了一种热敷法即“盛热汤满器,铜器尤佳,以手掬熨眼,眼紧闭勿开,亦勿以手揉眼,但掬汤沃,汤冷即已”

戴眼镜|放大10倍的500年古画,有个男人戴眼镜,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眼?
文章插图
但是,要是这病已经入病入膏肓了怎么办?那可能就只有眼镜能拯救了。
你觉得在中国眼镜的发明是在什么时候?先不要着急回答,我们来看一幅古画。明代的时候,著名的画家仇英画了一幅《南都繁会图》,描绘的是明朝旧都南京的市井繁荣景象,被誉为是南京的《清明上河图》。

戴眼镜|放大10倍的500年古画,有个男人戴眼镜,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眼?
文章插图
和清明上河图一样,画面中不仅有100多个商店门面以及牌匾,还出现1000多个身份不同的人物,商人、渔夫、戏子、男女老少等。生动地描绘了明朝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商业兴盛场面。

戴眼镜|放大10倍的500年古画,有个男人戴眼镜,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眼?
文章插图
可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其中一个角落时,会发现那里赫然坐着一个男子,戴着眼镜,垂头丧气。

戴眼镜|放大10倍的500年古画,有个男人戴眼镜,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眼?
文章插图
有人问了,明代就有眼镜了?该不会是穿越的吧。事实上,从考古资料看,中国眼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在东汉王室刘荆的墓中,就曾经出土过金圈嵌水晶放大镜,直径约1.3厘米,可将物体放大5倍。

戴眼镜|放大10倍的500年古画,有个男人戴眼镜,古人是如何应对近视眼?
文章插图
显然,这件制作时间约为公元67年以前的物件,堪称是国内现已发掘最早的镜片。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的眼镜,在最初并不是我们熟悉的双片框架式眼镜,而是这种圆形的单片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