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瓜祭灶 新年来到

本文转自:聊城日报
糖瓜祭灶 新年来到
文章图片
熬好的麦芽糖倒在铁皮板上冷却
糖瓜祭灶 新年来到
文章图片
冷却后的麦芽糖晶莹剔透
糖瓜祭灶 新年来到
文章图片
将麦芽糖抻拉至长条 , 进行切割
糖瓜祭灶 新年来到
文章图片
父子二人抻糖
糖瓜祭灶 新年来到
文章图片
糖瓜做好后进行蒸汽加热 , 使其表面变软 , 方便粘芝麻
糖瓜祭灶 新年来到
文章图片
糖瓜祭灶 新年来到】粘芝麻是最后一道工序
■文/图本报采访人员朱玉东
“二十三糖瓜粘 , 二十四扫房子 , 二十五磨豆腐 , 二十六去割肉 , 二十七宰公鸡 , 二十八把面发 , 二十九蒸馒头 , 三十晚上熬一宿 , 正月初一扭一扭 。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 , 进入腊月 , 家家户户开始忙活 , 准备过春节的食品 。
其中 , “二十三糖瓜粘”“糖瓜祭灶 , 新年来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说法 。 说的是腊月二十三这天 , 灶王爷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实情 , 用又粘又甜的糖瓜祭祀灶王 , 粘住灶王爷的嘴 , 让他“上天言好事 , 下地保平安” 。
糖瓜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糖 , 把它抻为长条形叫作糖棍 , 拉制成如南瓜般的扁圆形叫作糖瓜 。 糖瓜的历史由来已久 , 在高唐县清平镇小屯村 , 有400多年制作糖瓜的历史 。 53岁的小屯糖瓜传承人刘修良说 , 几十年前 , 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做糖瓜 , 他从小就看着爷爷和父亲做 。 在十六七岁时 , 他已经掌握了做糖瓜的技艺 。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 , 小屯村的糖瓜逐渐兴盛起来 。 每年8月到第二年的4月 , 村民带着做好的糖瓜走街串巷叫卖 , 由此 , 小屯糖瓜声名远播 。
做糖瓜程序复杂 , 而且是个体力活儿 , 需要几个青壮年协作 , 才能做好 。 但小作坊的制作方式 , 糖瓜产量不高 , 收益也一般 , 所以到后来 , 做糖瓜的人越来越少 。 现在小屯村只有刘修良还在坚持做糖瓜 。 刘修良是一个爱动脑子的人 , 他对糖瓜的传统工艺进行了部分改进 , 自制了拉白机、切糖机以及糖瓜晾干、蒸汽加热装置 , 全是电动的 , 十分方便 , 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 现在刘修良的儿子——30岁的刘佳也学会了糖瓜制作手艺 。
在小屯村 , 采访人员目睹了糖瓜的制作过程:首先是熬糖 , 将麦芽糖倒进糖浆 , 放在炉火上熬制40分钟左右 。 然后是晾糖 , 熬好的麦芽糖 , 倒在铁皮板上冷却降温 。 多次翻晾后 , 待温度降至七八十摄氏度 , 软硬适度 , 就放在拉白机上开始拉白 。 几分钟后 , 父子俩配合将麦芽糖反复抻拔 , 使麦芽糖变得越来越白 。 之后的摘糖是关键环节 , 不断地抻、折、拉 , 使麦芽糖与空气充分混合 , 形成气泡 , 再抻成十多厘米宽的长条 , 在一头吹气定形 , 麦芽糖就成了空心的 。 最后 , 根据需要 , 将麦芽糖不断抻拉 , 做成糖瓜、糖藕 , 或者芝麻棍 。
经过改进工艺 , 如今 , 糖瓜的产量大幅提升 , 刘修良父子每年生产四五十吨糖瓜 , 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 刘佳说 , 小屯糖瓜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作为传承人 , 他有责任把这份甜蜜的事业做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