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体检和糖尿病病人,为啥都要查?有啥用?医生解答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个什么指标?为什么很多体检包含这个指标?血糖高了为什么要查糖化血红蛋白?它跟普通血糖相比 , 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多长时间查一次合适?今天读完这篇文章你都会明白 , 为了亲人朋友的健康 , 这篇文章请您一定务必坚持看完 , 看完绝对有收获 。
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体检和糖尿病病人,为啥都要查?有啥用?医生解答
文章图片

糖化血红蛋白
除了内分泌科医生 , 可以说心内科医生几乎每天与糖化血红蛋白打交道 , 甚至可以说糖化血红蛋白已经成了心内科医生每天开化验的标配 。 那么 , 到底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呢?为什么内科医生们这么重视它?下面张大夫就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个话题 。
#健康守护者#
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体检和糖尿病病人,为啥都要查?有啥用?医生解答
文章图片

其实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严格说就是糖化血红蛋白A1 , 平常最常用的HbA1c只是其中一种 。
糖化血红蛋白是由血红蛋白中2条β链N端的缬氨酸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而成 , 它的量和血糖浓度呈正相关 , 而且这种反应是不能逆转的 。 说的更明白一些 , 一旦血红蛋白发生这种变化 , 在血红蛋白一生中都可以测量出来 。 其实糖化血红蛋白A1分为a、b、c三种 , 其中最为主要的c 。 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糖化血红蛋白约为8%-10% , 而糖化血红蛋白c约为4%-6% , 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可能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 而现阶段各个医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通常情况下多数选择的糖化血红蛋白c , 这也是糖化血红蛋白为什么常常被标注为HbA1c的重要原因所在 。
而医学界普遍认为糖化血红蛋白c(HbA1c)最好不要超过6% , 超过6%以后会被认定异常血糖 , 不管是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甚至是糖尿病 。
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体检和糖尿病病人,为啥都要查?有啥用?医生解答
文章图片

糖化血红蛋白c的由来
对于异常血糖 , 甚至更加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来说 , 糖化血红蛋白c是会升高的 , 而且其数值和糖化血红蛋白c的量呈相关性 。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循环中的存活期限是120天 , 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所反映人体8-12周的血糖总水平 , 这刚好弥补了普通血糖测量即时性的缺陷 , 它可以体现人体2-3月的血糖水平 , 也就是8-12周的血糖水平 。 这个指标突破了普通血糖只具有即时性的缺点 , 能够反映出更长时间血糖控制的情况 。 很多时候医生可以根据糖化血红蛋白评估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情况和降糖方案的疗效 , 为进一步治疗调整提供依据 。
这要追溯到2010年 , 糖尿病管理指南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颁布 , 这其中就将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
这些年来 , 我国也逐渐在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加入糖化血红蛋白 。 在这方面 , 我国之所以要比美国谨慎一点 , 这也是在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测量方法不一样的现实情况作出的选择 。 不过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上 , 已经正式宣布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体检和糖尿病病人,为啥都要查?有啥用?医生解答
文章图片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该控制到多少呢?世界不同糖尿病组织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推荐不同: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7.0% 。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以及中国糖尿病学会(CDA)建议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6.5% 。 但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反复发作史、预期寿命有限(比如说严重疾病晚期、晚期肿瘤患者等)、有严重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 特别高龄的患者等等 , 都可以适当放宽至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