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原年人”要小心了!春节商家千层套路你看得穿吗?

随着春节临近 , 面对国内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情况 , 多地鼓励“就地过年” , 以减少人员流动产生的疫情传播风险 。 对此 , 不少网友悲催地表示:“又是一年‘原年人’!”也有网友十分看得开:“当‘原年人’ , 总好过当‘小阳人’!”
数据显示 , 在2021年春节期间 , 我国有一亿消费者成为“原年人” , 从而催生了诸多消费新现象 。 在2022年春节“原年”趋势持续之下 , 消费市场依旧呈现出火爆态势 。 商场、超市、旅行社、电商平台等经营者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 , 其中 , 最直观、最普遍的活动方式就是降价促销 。
然而 ,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 , 低价并不等于实惠 , 一些不法经营者可能借低价之机 ,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 甚至欺骗消费者 , 给消费者的春节生活“添堵” 。 对此 , 中国消费者协会整理了近年来消费者反映比较突出的几种“低价套路” , 希望广大消费者加强防范 , 防止“中招” 。
低价“问题”食品安全风险高、营养价值低
中消协曾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开展了农村集贸市场调查体验活动 , 发现在售的食品中混杂着一些“山寨”食品和“三无”食品 , 由于这些“问题”食品大多使用不明原料 , 生产过程也不规范 , 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 但因价格低廉 , 若消费者只关注价格就很容易“中招” 。 近日 , 还有媒体公开揭露了低价水饺、低价肉丸的原料来源及“生存之道” , 通过走访多家冻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 , 并深入食品生产一线 , 发现个别速冻食品企业为降低成本 , 在销售的猪肉水饺中添加鸡肉 , 肉丸产品中添加鸡脖泥、鸡架泥等行为 , 且并未在包装上注明 。 专家表示 , 使用鸡脖泥、鸡架泥等骨泥代替原有肉类的行为 , 本质是掺假和以次充好 , 会降低产品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 。
俗话说 , “民以食为天 , 食以安为先” 。 中消协提示 , 消费者挑选年货美食 , 在考虑价格的同时 , 更要重视安全和品质 。 首先 , 要检查商家是否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经营资质 , 并查看《食品经营许可证》上载明的经营范围是否匹配 , 建议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商家处购买食品 。 其次 , 关注食品的标签信息 , 特别是商标、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执行标准、食品生产许可证号、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等 , 了解产品基本情况 , 防范“山寨”食品、“三无”食品及过期食品 , 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
社区团购“薅羊毛” , 小心买到假货和劣质产品
社区团购是依托电商平台、社群等工具开展的消费品团购活动 。 消费者可以通过拼团的形式 , 购买到价格较为低廉的商品 。 据了解 , 社区团购自2020年末 , 随着众多知名电商平台入局社区团购业务 , 使社区团购得到迅猛发展 , 凭借“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 , 成功吸引大批社区消费者纷纷“跟团” 。 当前 , 社区团购可谓无所不包 , 从水果蔬菜到日用百货 , 从餐饮服务到交通出行均有涉及 。 但在社区团购“光鲜”的背后 , 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 如商品质量差、虚假促销、低价倾销、退店保证金不退还等 , 其中低价低质问题最为突出 。
如 , 《中国消费者》杂志社于2021年9月从社区团购电商平台挑选了10款销量较好的低价洗衣液 , 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就洗衣液的总活性物含量(指有去污效果的表面活性剂在产品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 , 一般来说 , 总活性物含量越高 , 去污效果越好)及规定污布的去污力(洗衣液去除衣物上面的污垢和油脂、淀粉及蛋白质等污垢的能力 , 即洗得干净与否)等2项核心指标进行了检测 , 结果质量堪忧 。 经检测 , 10款样品的总活性物含量均未达到行业标准(≥15%)要求 , 最高的一款仅为9.8% , 其余9款不足5%;10款样品中有9款在规定污布的去污力方面不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