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诊疗最新指南,6大更新要点全解读!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 , 一文解读
咳嗽是呼吸科患者就诊时最常见的主诉 , 由于咳嗽并非特定疾病 , 其病因复杂且不易明确诊断 , 给广大患者造成了不小的生活影响和卫生经济负担 。 据统计 , 我国感冒止咳药年销售量居零售药店的榜首 , 2016年的销售额高达546亿元 。 由此可见 , 咳嗽的管理不容忽视 。
2022年伊始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就发布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以下简称2021版指南) , 这是继2015年修订版发布后的又一次重大更新 。 今天 , 就来带大家看看2021版指南究竟有哪些更新?
1
咳嗽的定义、分类、
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根据咳嗽病程长短的不同 , 通常将其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 , 这也是咳嗽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 。 其中 , 慢性咳嗽病程较长 , 对患者影响较大且不易明确诊断 , 因此一直是咳嗽研究的重点 。
2021版指南与2015版相比增加了流行病学的内容 , 据统计全球成人慢性咳嗽的患病率为9.6% , 我国尚无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 , 不同研究显示慢性咳嗽的患病率为2%-28.3% 。
大气污染、季节因素、饮食因素、职业因素、变应原、吸烟、女性、高龄、肥胖、合并哮喘/慢阻肺/胃食管反流病/支气管扩张症等均是慢性咳嗽的危险因素 。
2021版指南指出 , 咳嗽高敏感性是慢性咳嗽重要的临床与病理生理学特征 , 中枢咳嗽敏感性增高是慢性咳嗽 , 特别是难治性慢性咳嗽与咳嗽高敏综合征的重要机制 。
2
咳嗽的诊断和评估
这一部分内容较多 , 2021版指南和2015版指南相比没有较大的改动 , 只是对实验室检查(诊断检查)部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介绍 。
病史和体格检查是咳嗽诊断的前提 , 尤其是用药史(ACEI等)、职业和环境暴露史 , 实验室检查则是咳嗽评估的重要手段 , 包括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变应原皮试(SPT)和血清IgE、食管反流监测、支气管镜检查等 。
并非所有咳嗽患者均需要进行上述实验室检查 , 而是根据特定人群有选择地进行 , 其中X线胸片是慢性咳嗽患者的常规检查 , 如发现明显病变 , 根据病变特征进一步选择相关检查 。 对于初诊慢性咳嗽患者 , 不建议将胸部CT检查作为首选检查 。
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因此2021版指南相比于2015版指南更加积极 , 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将肺功能检查作为慢性咳嗽的首选检查 。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以及指导慢性咳嗽患者的激素治疗 , 2021版指南推荐诱导痰细胞学检查作为慢性咳嗽的一线检查 。
FeNO水平增高提示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 , 可用于预测慢性咳嗽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 , 但是需要警惕FeNO有假阴性的可能 , 因为约40%的痰嗜酸粒细胞增高的患者FeNO水平正常 。
3
咳嗽的对症治疗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 , 疼起来真要命” , 这句话用在咳嗽上一点也不为过 , 笔者对此深有同感 。 轻微咳嗽无需处理 , 随着病因去除可自发缓解 , 但要命的是剧烈干咳和频繁咳嗽 , 既影响学习和工作 , 也影响休息和睡眠 , 这时候就需要给与适当的镇咳治疗了 , 痰量较多者则不宜强力镇咳 , 而是应当给予祛痰药物帮助痰液排出 。
这一部分的内容近几年没有较大的研究进展 , 因此两版指南整体上没有较大的出入(见下表) 。
表1常见镇咳药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