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体检计划,一切还来得及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 采访人员 常婷
去年你体检了吗?或者,你把体检放进今年的年计划当中了吗?很多人都会在年末做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总结,也会在年初制定新一年的计划。肿瘤专家提醒,在忙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别忘了身体。把体检列为年度计划之一不论是作为旧一年身体状况的自观,还是作为新一年健康管理的依据,都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发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这篇文章评估了185个国家中的36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就占了21个。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得癌症。在中国,大多数癌症发现得偏晚,偏晚的癌症绝大多数是不能治愈的,除了个别一些对治疗特别敏感的肿瘤,它有治愈的一线希望,如果健康意识提高,早发现早治疗,很多癌症是可以治愈的。癌症的早期症状是非常不明显的,当觉得不舒服再去就诊往往已是晚期,体检对于筛查癌症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大家一定要重视体检,并且做到全面体检。
肺癌
中国的肺癌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占全球的37.0%和39.8%,远远高于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18%这一比例。2021年《中国肺癌筛查标准》中指出,肺癌筛查应在肺癌高风险人群中进行,年龄介于50~74岁,且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吸烟包/年数≥30包/年。与上述条件人员共同工作或生活被动吸烟>20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职业暴露史≥1年。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患肺癌。
由此可见,并不是没有肿瘤家族史就安全了,存在上述其它高危因素的人群都有肺癌发生风险,建议定期进行胸部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
肝癌
肝癌高发群体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各种肝硬化患者,尤其是年龄大于55岁男性,或合并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血小板计数过低、肝功能异常者,还有长期摄入黄曲霉素者。普通人群使用血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每过一年做一次肝癌筛查;肝癌的高发人群建议血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每过半年做一次肝癌筛查。
消化道癌
全球约50%的消化道肿瘤发生在我国。在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6种癌症中有3种都是消化道肿瘤,分别是食管癌、胃癌、结肠癌。专家表示,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症状,等有症状时却已为时已晚。因此胃肠镜检查能够早期发现胃肠道肿瘤,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以下人群需要做胃肠镜检查:
1.5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有阳性发现(溃疡、息肉等),在做完治疗后均应定期复查。
2.有食管癌、胃癌、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尽早行胃肠镜筛查,且这些人群可将初检年龄提前到40甚至30岁。
3.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人群。
4.有不良生活习惯人群。
5.体检发现CEA、CA199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升高人群,要做胃肠镜进一步排查。
宫颈癌
宫颈癌在中国15~44岁女性中宫颈癌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三位。99.7%的宫颈癌都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有关。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推荐的筛查流程:
1、宫颈癌筛查起始年龄为 21岁,小于21岁女性没必要筛查。
2.21~29岁,推荐每3年做一次TCT检查。>25岁可TCT+HPV联合检测。
3.30~65岁,优先推荐TCT+ HPV 联合检测,每 5 年 1 次;也可采用每3年单独细胞学筛查。不推荐每年进行筛查。
4.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女性:HIV 感染女性;免疫功能低下女性(如实体器官移植者);出生前有过乙烯雌酚接触者;CIN2、CIN3 或癌症治疗后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