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防治尿毒症,注意稳定尿蛋白的根本方法,要从2点入手

尿蛋白|防治尿毒症,注意稳定尿蛋白的根本方法,要从2点入手

文章图片

尿蛋白|防治尿毒症,注意稳定尿蛋白的根本方法,要从2点入手

慢性肾病病理类型众多 , 其中肾病综合征是比较典型的一类 , 这类病理损伤以肾小球损伤为主 , 存在足细胞、上皮细胞及系膜细胞的损伤 , 突出症状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为主 , 伴有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的情况 。

【尿蛋白|防治尿毒症,注意稳定尿蛋白的根本方法,要从2点入手】相对来说这类肾病患病人群比较广泛 , 涉及年龄层面广 , 从婴儿到中老年都是主要患病人群 。 比如典型微小病变则是以儿童患者为主 , 膜性肾病、IgA肾病则以青中年人群为主 , 糖肾、高肾则以中老年患者人群居多 。

除了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本身存在基础性疾病 , 尿毒症风险较高 。 其他类型的肾病一般早期肾功能损伤并不严重 , 多表现为病理损伤较重 , 因此肾衰竭的风险偏低 。 且部分类型肾病有一定自愈性 , 也就是可以自发缓解 。
这类肾病由于肾小球损伤为主 , 导致大量蛋白流失又被称为“蛋白尿”肾病 。 保护肾小球损伤的关键也是及时控制肾脏内部免疫炎症反应 , 抑制蛋白的丢失 , 稳定血液内总蛋白稳定 , 保持血液流通环境正常 。
虽然说这类肾病相对容易控制稳定 , 但也仍然有部分人在十年内发展到了肾衰竭 , 病情控制并不好 。 这类肾病防治尿毒症的发展 , 很多时候都只是重视降低尿蛋白 , 但要从长远来看维持病情稳定除了控制蛋白流失 , 根本还需要注意这两点:

第一点:肾脏内部循环的情况
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强 , 导致大分子蛋白流失 , 血液内蛋白减少继而引起组织间隙内水钠潴留 , 诱发指凹性水肿 , 导致全身血液循环较差 , 肾脏内部血液流通情况自然会受到影响 。
肾脏内部血氧供应不及时 , 自然会进一步加速肾小球的纤维化发展 , 肾功能硬化发展 。 因此在抑制肾脏炎症反应的同时也要重视血液循环的调整 , 保证受损较轻及剩余肾细胞的血氧供应 , 及时修复受损这些细胞 , 可以避免太早进展到肾病中期阶段 。
因此在积极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时 , 要增加肾脏内循环药物的配合调理 。 从根本上改善肾脏的滤过功能 , 对保持长期尿蛋白低水平 , 阻止肾功能衰退更有价值 。

  • 第二点:免疫力水平的调节
部分患者病情缓解后多次反复导致进展到肾衰竭阶段是临床常见的情况 , 往往比较可惜 。 导致反复的关键因素是患者自身免疫水平较差 , 导致肾脏炎症反应不能彻底被抑制 。 存在些复发包括感染、用药不当等情况后极易复发 。
因此在稳定病情过程中 , 尿蛋白降下来、水肿缓解是一方面 , 还要注意从根本上调节自身免疫力水平 , 给肾脏肾细胞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 根本上延缓病情进展 。
尤其是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的患者 , 免疫力水平会进一步下降 , 引起两方面要权衡 , 用药要积极配合 。 改善免疫力水平的药物可以通过补充免疫球蛋白、中医药调理包括黄芪、党参、当归等药物 , 配合饮食及日常运动锻炼强身健体 。 饮食应多摄入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包括维生素A、C、D , 还有胡萝卜素 。
需要检测指标包括免疫十项如抗原抗体检查等、淋巴细胞亚群、IgG水平、血白细胞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