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陶勇:生活实苦,但这不是我们认输的理由( 三 )


中青报·中青网:四十不惑,你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年轻人,对世界充满热爱和好奇。要想成为长久的“年轻人”,你有什么建议?
陶勇:要不停更新自己的目标。有些人对生活失去兴趣,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没有人生目标,另一方面可能是把目标设置得过于远大、不着边际,就很容易放弃。
拿我自己来说,在研究生和主治医生阶段,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做一个手术过硬的医生,所以每天都在苦练手上活儿,周末也在训练自己的显微操作。慢慢地,很多病我会看了,手术会做了,每天都能感到进步。
到副主任医生专家阶段后,常见病、多发病已经烂熟于心,我就开始跟分子生物学的朋友们学习,自己学习遗传学、分子克隆、生化方面的书籍等。慢慢地,我开拓了眼内液精准诊断这个眼科空白领域。做出了自己的成绩后,价值感就越来越大。我不是每天在重复给人治病,而是在给我自己找寻医学上的大道。我为病人解决病痛的同时,病人也在成就我。
到已经做了教授和博导,甚至遭遇了那场灾祸,这个时候我就会反思。我关注到医疗后的人文公益,当下医疗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就用科技和公益关怀来实现,“天下无盲”的愿景就是这样产生的。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蒋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