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南|解析“越鞠丸”,五药何以治六郁?

用药指南|解析“越鞠丸”,五药何以治六郁?

文章图片

用药指南|解析“越鞠丸”,五药何以治六郁?

文章图片

用药指南|解析“越鞠丸”,五药何以治六郁?

文章图片


大家好 , 今天咱们来说“越鞠丸” , 这是一个理气的方子——五种药治六种“郁” 。
先看处方 , 醋香附、川芎、炒栀子、炒苍术、炒六神曲各等份 , 《药典》上是各200g , 上五味 , 粉碎成细粉 , 过筛混匀 , 用水泛丸 , 干燥即得越鞠丸 。 现在市面上的丸剂成药基本就是这个配方 , 这个越鞠丸如果是做成汤剂其实也可以的 , 越鞠丸最早出现在《丹溪心法》卷三 , 当时也叫做“芎术丸” , 方子流传至今是没有改动的 。
【用药指南|解析“越鞠丸”,五药何以治六郁?】
越鞠丸治的这“六郁” , 就是气、血、痰、火、湿、食之六郁 , 由于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 , 故此方意重在行气解郁 , 使气行则血行 , 气畅则痰、火、湿、食诸郁随之而消 。 咱们上学时背的那段“治郁者必先理气 , 以气行则郁行 , 气阻则郁结耳”就是这个意思 。 方中香附行气解郁 , 以治气郁;川芎活血行气 , 以治血郁;苍术燥湿健脾 , 以治湿郁;栀子清热除烦 , 以治火郁;神曲消食和中 , 以治食郁 。 方中虽无治痰郁之品 , 然痰郁多由脾湿引起 , 并与气郁、火郁、食郁有关 , 所以方中不另设治痰药 , 也突出了咱们中医“治病求本”之意 。

越鞠丸重在理气解郁、宽中除满 , 是治疗六郁证的名方 , 也是治疗各类郁证的“底方” , 现在常用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石症、慢性肝炎、梅核气、偏头痛、痛经、月经不调、顽固性口腔溃疡等属气、血、湿、痰、火、食等郁滞为病机的患者 。 但我们搞临床的也要清楚:越鞠丸治“六郁”都应该属于轻症 , 具体到某种郁证还要加强药效 , 《丹溪心法》中亦有“六郁汤” , 即是见何郁用何药 , 属于用药指南而非固定成方 。

我们在临证加减时 , 若气郁偏重 , 可重用香附 , 酌加木香、枳壳、郁金以加强行气解郁之力;若血郁偏重 , 可重用川芎 , 酌加桃仁、赤芍、红花等以助活血祛瘀;若湿郁偏重 , 可重用苍术 , 酌加茯苓、厚朴、白芷、泽泻等以祛湿;若火郁偏重 , 可重用栀子 , 酌加黄芩、黄连、青黛以清热泻火;若食偏重 , 可重用神曲 , 酌加山楂、麦芽、砂仁以消食化滞;若痰郁偏重 , 酌加半夏、瓜萎、天南星、海浮石以化痰 。 后世加减比较出名的是合二陈汤加山楂、海浮石、南星、天花粉、枳壳来主治痰郁的“越鞠二陈丸” 。

至于“六郁”的的证候表现 , 丹溪本人未见提及 , 其弟子戴元礼有云:“气郁者 , 胸胁痛 , 脉沉涩;湿郁者 , 周身走痛 , 或关节痛 , 遇阴寒则发 , 脉沉细;痰郁者 , 动则喘 , 寸口脉沉滑;热郁者 , 瞀闷 , 小便赤 , 脉沉数;血郁者 , 四肢无力 , 能食便红 , 脉沉;食郁者 , 嗳酸 , 腹饱不能食 , 人迎脉平和 , 气口脉繁盛者是也” 。由此也可以看出:朱丹溪治郁 , 重在调中焦气机的升降 , 但不局限于理气 , 而是理气、活血、祛湿、清热、消食或祛痰诸法并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