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同在亚洲,为何我国胃癌生存率远低于日本?

胃癌|同在亚洲,为何我国胃癌生存率远低于日本?

文章图片

【胃癌|同在亚洲,为何我国胃癌生存率远低于日本?】胃癌|同在亚洲,为何我国胃癌生存率远低于日本?


胃癌是全球高发肿瘤 , 但在亚洲尤其多 , 发病率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 全球胃癌发病率排名前四的是韩国、蒙古、日本和中国 , 地域特点如此鲜明 , 实在值得研究 。
目前认为 , 胃癌的发病是细菌因素、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膳食因素(亚硝基化合物、高盐膳食且蔬菜摄入量少)和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或许能解释1/3-1/2的胃癌病例 。 幽门螺杆菌感染仍然是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

值得注意的是 , 胃癌虽然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及肺癌和肝癌 , 但是我国的整体生存率也不高 , 约23% 。 我们的邻国日本 , 胃癌的治疗水平全球领先 , 胃癌整体生存率高达80% , 就连众所周知医疗技术很强的美国也望尘莫及 。 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我国胃癌生存率远不及日本?
1)日本重视早期胃癌筛查
国内胃癌患者大多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 , 甚至已经发生转移 , 这样的情况即使及时手术治疗 , 用上最先进的药物 , 生存率也有限 。
而日本的胃癌患者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早期甚至原位癌患者 , 这些患者的五年治愈率可达98.1% 。 甚至可以不用通过手术 , 直接内镜下切除就可以 , 创伤小 , 预后好 。 而且日本十分重视胃癌的早期筛查 , 普及胃镜检查 , 支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等手段 , 使得能够防范胃癌于“癌前病变”之时 。
两种主要的胃癌筛查方式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对比放射影像学 。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 上消化道内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 , 并可获取活检以诊断胃癌 , 还可诊断癌前病变(如胃萎缩、肠上皮化生或胃异型增生) 。 虽然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侵入性更强且费用更高 , 但其对多种胃部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也比其他诊断方法高 。
对比放射影像学 — 使用荧光X线照相或数字X线照相的双重对比钡剂X线摄影可识别出恶性胃溃疡、浸润性病变 , 以及一些早期胃癌 。 然而 , 在高达50%的病例中 , 钡剂造影检查可出现假阴性结果[3
。 钡剂造影检查对早期胃癌的敏感性可能低至14% 。 在皮革胃患者中 , 钡剂造影检查可能优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 在放射影像学检查中 , 僵硬的“革囊烧瓶”外观的胃延展性下降更明显 , 其在内镜下的表现可能相对正常 。

2)胃癌治疗水平高
日本一直是全球治疗胃癌的领先者 , 日本针对胃癌制定的指南和处理规约是世界各国的参照标准 。 而且手术技术的不断创新 , 比如腹腔镜 , 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等先进的技术 , 日本都走在世界前列 。
而且技术越来越多样化、精细化 , 能够在根治胃癌的情况下尽量地保留好的胃组织 , 比如幽门保存或贲门胃切除术等方式的应用 。
但是我国国内由于技术和医患环境的影响 , 导致大多会选择全胃切除术 。 全胃切除确实能够保证切干净 , 但是也由于没有胃 , 所以导致饮食摄入减少 , 容易营养不良 , 影响术后的生活质量 。 这也是很多胃癌患者选择去日本治疗的原因 。

结论
日本对胃癌的筛查和治疗手段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 也希望随着我国民众对癌症筛查和预防的重视 , 我国医疗技术的提高 , 也能将胃癌治愈率逐渐提高 。 最后 , 学习日本的胃癌筛查方法 , 为了提高胃癌的早诊率 , 权威的指南建议 , 以下人群是胃癌高危人群 , 应该定期接受胃癌的筛查:1、年龄 ≥ 40 岁且符合以下 5 条中任一条者;2、来自胃癌的高发地区;3、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4、曾经得过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术后、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5、家里有一级亲属患过胃癌;6、存在胃癌的高危因素 , 例如高盐饮食、喜欢吃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