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内超5成仍为新冠相关重症患者,医院如何度过疫情尾声?( 二 )


据悉 , 拜登计划在今年5月11日宣布解除美国公共健康紧急状态 , 但同时强调美国需要逐渐从紧急状态向正常过渡 , 而非突然解除 。 在被问及为何做出这一决定时 , 白宫发言人表示在2020到2022年 , 新冠是美国第三大死因 , 而现如今新冠已在第五名开外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表示:「结合中国自身实际 , 目前80~90%的人群自然感染后已获得天然免疫 , 加之国内疫苗接种率已达到90%以上的水平 , 中国的免疫屏障已经基本建立 。 虽然从短期来看 , 疫情形势是安全的 , 暴风骤雨已经过去 , 但从中远期来看 , 还存在很多变量 。 」
二轮高峰≠二次感染
节前 , 二轮高峰是近期热议的话题 。 正如之前的文章[4]中所提到的 , 一个高峰的过去并不意味着疫情的结束 , 病毒还会在特定时间卷土重来 。 以日本为例 , 自新冠发生以来 , 日本已出现了至少8波新冠高峰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预测了「一波三折」的模型:12月中旬到2023年1月中旬 , 第一波疫情主要在全国大中城市上升 。 1月下旬到2月中旬 , 春运前流动造成第二波疫情上升 。 2月下旬到3月中旬 , 春节后返回工作岗位及务工人员返程 , 引发第三波疫情 。
值得一提的是 , 近期被提及的「二轮高峰」并不是大家担忧的「二次感染」 。
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到[5] , 我国目前的主导毒株仍为BF.7以及BA5.2 , 在第一轮感染中感染的人群在3~6个月内二次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 不过 , 正在美国流行的XBB毒株展现出了极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 发表在Lancet的文章指出[6] , XBB.1.5获得的S:S486P突变增强了其对ACE2受体的亲和力 , 从而展现出了更强的传播性、感染性及免疫逃避能力 , 并预测在近期XBB.1.5将快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
尽管目前XBB变种尚未在我国造成广泛传播[7] , 考虑到其极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 XBB在我国造成二次感染的可能性仍存在 。 除XBB变种外 , 新毒株CH.1.1也逐渐占据公众视野 。 截至1月30日 , 我国共发现24例CH.1.1 。
另外 , 参考新加坡的经验[8] , 面对免疫逃逸能力极强的XBB , 绝大多数再感染的人群 , 上一次感染的毒株为Omicron之前的变种 , 而非Omicron 。 虽然上一次感染为Omicron的人群也有可能再次感染XBB , 但也多为距离上一次感染超过六个月的患者 。 若患者上次感染Omicron的时间在三个月之内 , 再次感染XBB的概率很低 。
短期来看 , 我国因新变种造成的二次感染导致第二波高峰的可能性不大 。
ICU内超5成仍为新冠相关重症患者,医院如何度过疫情尾声?
文章图片
图源:参考文献[9]
对于第二波高峰何时会到来 ,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陆蒙吉教授认为 , 「目前 , 国内大规模感染很快过峰 , 整体人群的免疫力屏障相对不高 。 随着人群免疫力的下降 , 人群感染风险会增加 , 而病毒进化不是一个可以预测的过程 , 因此不能排除新毒株流行的可能 。 」
医生:ICU仍有50%以上新冠患者
视角拉到临床维度 , 医疗救治压力在过峰后进一步缓解 。 中部地区工作的医生刘敏立(化名)表示 , 所在医院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应对二甲评审 , 其他一切均已恢复正常 , 「医院不再安排针对新冠诊疗的培训 , 过峰后外科重心在开刀 , 内科也恢复至从前 。 」
李峰(化名)是华东地区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 , 他同样表示所在医院目前已恢复至疫情前接诊状态 , 「之前成立呼吸救治病组所集合的医生 , 目前都已经回到原先自己的科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