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各项指标恢复良好!山东省第二例和第三例人工心脏移植患者开始新生
“济南是我第二次生命开始的地方”
文章图片
贾女士的丈夫在为她整理装置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采访人员苏珊摄
“终于可以回家了 , 济南是我第二次生命开始的地方 , 我会永远感恩 。 ”去年9月 , 来自吉林的贾女士身患罕见心肌病 , 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接受了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 经过术后5个多月的恢复 , 如今贾女士与术前已判若两人 , 基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 2月2日 , 与她一起到医院复诊的还有同样在该院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王先生 , 他因冠心病接受移植 , 同样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 如今也恢复良好 。
两例人工心脏移植患者“回家”复诊
2月2日 , 作为山东省第二例和第三例人工心脏移植患者 , 王先生和贾女士再次“回家” , 回到了他们第二次生命开始的地方——济南市中心医院 。 在心脏康复中心经一系列心肺功能检查后 , 医生发现他们的各项指标在逐渐恢复 , 已比之前好了很多 。 “像贾女士蹬的瓦数已比之前有所上升 , 上次是36 , 这次是45 , 肌肉力量有所提高;心脏彩超结果也到40多了 , 无论从结构还是功能 , 还是心肺实验的评估 , 整体状况都在转好 。 ”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王福介绍 。
这样的转好在两位患者的感觉上也得到了验证 。 “我前一段还去百里黄河风景区 , 走了有5000多步 , 也不喘 。 做饭、活动等日常生活都不受影响 , 基本像正常人一样了 。 我希望等我完全好了之后 , 能外出旅游 。 ”贾女士说 。 而王先生在出院后第二天就去上班了 , 如今虽然他的声音还有些沙哑 , 但身体各项指标已经恢复得不错 , 除了太过负重的劳动活动 , 其他都能完成 。
但对于他俩 , 与术前很大的不同是 , 他们身边都多了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人工心脏 , 他们需要随身携带一个包 , 包里装有电源、可充电电池、监控器 , 通过一根腹部皮下隧道的细电线 , 为他体内的“人工心脏”充电 , 提供充足的动力 。 “不论做什么事 , 都不会忘记给电池充电 。 以后的生活会进一步适应与电池共处 。 ”贾女士由于伤口还疼 , 将包放在了一个小拉车包里 , 拉着走 。 而王先生则准备了两个包 , 平常工作、生活时就将电池放在提包里 , 运动时就把电池放在背包里 。
人工心脏让即将消逝的生命焕发新生
【“济南是我第二次生命开始的地方”】在接受人工心脏移植手术前 , 62岁的贾女士已在床上躺了近两年 , 生不如死 。 “贾女士的病情发展非常迅速 , 从最初发病到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 仅半年时间 。 炎症型心肌病一步一步到心力衰竭 , 直到需要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 这个发展过程非常复杂 , 也非常罕见 。 患者转诊到济南之前 , 已经使用IABP辅助循环 。 IABP就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是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 , 用于心功能不全等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和治疗 。 ”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外科主任张锋泉介绍 。
“没做手术前 , 心脏经常疼 , 痛不欲生 。 全身也没气力 , 连头都直不起来 。 ”贾女士说 , 之前她曾到北京协和、阜外等医院就诊 , 当时医生已断言她只有3-5天的寿命 。 情急之下 , 由于女儿在济南 , 家人打听到济南市中心医院 , 与张锋泉主任取得了联系 。 2022年9月9日晚 , 济南市中心医院派人将贾女士从北京接到医院 。
2022年9月21日 , 贾女士在经过10余日综合治疗后 , 张锋泉团队为其实施“左心室辅助系统植入术” 。 张锋泉介绍 , 当时贾女士应用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治疗面临两大挑战 , 一是术前一年多时间服用大量激素 , 自身免疫系统非常脆弱 , 一旦出现感染 , 后果不堪设想 , 会直接面临死亡;二是长期反复心衰 , 营养状况差 , 太瘦 , 低体重 , 长期激素治疗导致骨质疏松 , 术后胸骨、刀口愈合困难 。 好在手术成功 , 贾女士的生命重焕新生 。 她是国内首例罕见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后成功植入人工心脏的患者 , 也是我省第三例人工心脏移植患者 。
- 24岁外卖员染HPV,长出“小肉球”,男人为何也会得?听听医生说法
- 86岁医生研究胃癌60载,给胃不好的人提个醒:3种“调料”少吃为妙
- 35岁大哥身上长“肉瘤”,原来是HPV导致,医生:这几件事做太多
- 多家医院联合:停止食用“1粗粮”,或比烟酒更毁胃,趁早管住嘴
- 28岁年轻夫妻相继查出甲状腺癌,医生:尽快扔掉家中这“1”物
- 清肺“高手”找到了,吸烟者早晚坚持喝一杯,肺舒服,人轻松!
- 喝一次胜似5斤辣椒,42岁民工肝癌离世,医生:1“水”常喝等于自残
- 社区医院开出新冠康复门诊,市民家门口解决“阳康”后遗症
- 25岁男子频繁腹泻,查出甲状腺癌,医生提醒:身体2种异常,需谨慎
- 滨医超声医学科主任殷伟红:为生命护航,甘做临床医生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