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病变,与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刺激有关( 二 )


3、检查血脂
了解你的胆固醇含量 。
(四)X线成像
1、B型超音波
对胆囊息肉有较高的检出率 , 是PLG的首选检测方法 。 它可以直观地反映息肉病变的位置、大小、数目、局部胆囊壁的变化 , 从而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 。
2、内镜超声(EUS)
通过内镜进行超声检查 , 排除肠道气体、肥胖、胆汁粘稠度等因素 , 能够清楚地看到胆囊的三层结构 。 超声对胆囊息肉、腺瘤和胆囊癌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
3、CT扫描
CT在定性上比B超好 , 能显示胆囊、肝脏、肝门结构及其解剖结构 , CT能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
4、胆囊摄影术
在胆囊腔中可见到呈圆形或不规则的负影 。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胆囊是否有功能 。
(五)病理学检验
病理检查:经内窥镜下肿瘤活检可作为一种较好的组织学诊断方法 。
胆囊息肉样病变,与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刺激有关
文章图片
(六)判别原理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右上腹部不适 , 右肩疼痛) , 并配合B超、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 。 需要排除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癌等疾病 。
(七)辨证
1、胆石症
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皮肤粘膜黄染、腹胀、乏力等症状 , 如果出现嵌顿可出现绞痛样 。 多于进食过多的食物 , 特别是进食高脂食品后 , 也可能在晚上或半夜突然发病 。 可以用B超来区分两者 。
2、胆囊炎
在慢性胆囊炎没有发病的时候 , 病人表现为轻度的腹痛 , 伴有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恶心等 。 两者的临床特征类似 , 可以用影像学方法进行鉴别 。
胆囊息肉样病变,与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刺激有关
文章图片
3、胆囊性肿瘤
胆囊癌初期一般是无症状的 , 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 , 会表现为:右上腹腹痛、恶心、呕吐、黄疸、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腹部肿块等 。 可以结合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来区分两者 。
03医治
(一)治法
对于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明显、胆囊功能正常、没有恶性变化的患者 , 应进行常规的随访 。 对于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恶变的患者 , 应行外科手术 。
(二)药品疗法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 。
(三)外科疗法
1、手术指征
(1)直径超过10mm的息肉 。
(2)伴有胆管症状或结石的息肉 。
(3)无蒂息肉或超过10毫米的基部 。
(4)有不规则的胆囊壁增厚 。
(5)伴有胆囊功能减退或胆囊功能异常 。
胆囊息肉样病变,与代谢异常、慢性炎症刺激有关
文章图片
2、手术方式
可以采用腹腔镜和开腹的方法进行治疗 。 如果发现有恶性病变 , 需要进行胆囊癌的淋巴结清扫或扩大切除 。
结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原因目前还不明确 , 主要是由于代谢紊乱、胆囊腺肌增生、慢性炎症刺激等 。 治疗周期为2-4周 , 但会因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原因而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