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陈根:致幻剂抗抑郁,更有效更安全?

抑郁症|陈根:致幻剂抗抑郁,更有效更安全?

文/陈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的数据 , 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 , 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 。 同年 , 一项发表于《柳叶刀 · 精神病学》的调查研究推测 , 中国的抑郁症患者超过9500万人 , 抑郁症终生患病率达到6.9% 。 因抑郁者而起的死亡也成为青年组人群的第二大死因 。
而药物干预治疗 , 则是抑郁症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 但目前 , 治疗上仍依靠以传统抗抑郁药物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法 。 经典抗抑郁药虽然能在初期有效改善大部分症状 , 但副作用和症状复发问题一直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困扰 。
一个覆盖英国150家全科诊所的临床研究表明 , 当抑郁症患者有至少2次症状发作史或已服用抗抑郁药2年 , 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停药后 , 有56%的人会在1年内症状复发 , 而继续维持药物治疗的患者在同等时间内复发率也高达39%——抑郁者患者们 , 需要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 。
【抑郁症|陈根:致幻剂抗抑郁,更有效更安全?】2016年5月17日 , 来自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脑科学系的罗宾·哈里斯教授及其团队在《柳叶刀·精神病学》上报道了一项用裸头草碱(致幻剂)治疗耐药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结果 , 结果发现 , 除了一些患者在服药初期产生暂时的轻度焦虑外 , 所有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好 。

两次连续用药后 , 60%的患者在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 让患者的抑郁症评分下降显著 , 且效果持续了3个月以上 。 致幻剂由此进入药物研发人们的视线 。
然而 , 直接使用致幻剂治疗抑郁症的策略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 一方面 , 致幻类物质会导致病人产生幻觉 , 存在风险;另一方面 , 因为需要住院治疗和医生全程介入 , 使用成本较高 。 因此 , 如何在激活作用靶点的前提下 , 将抗抑郁作用与致幻作用分离 , 成为致幻剂应用于抑郁症治疗的难点 。
而现在 , 在一项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中 , 程建军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汪胜课题组合作 , 基于致幻剂与受体作用的分子机制 , 设计出一类无致幻作用的新型抗抑郁分子 。 这项研究为速效、长效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 。
目前 , 已知的致幻剂都是通过激活血清素2A受体(5-HT2aR)产生致幻作用的 , 但对于这个受体的作用机制 , 已有研究的认识还比较有限 。 因此 , 5-HT2aR与致幻剂结合的分子模式 , 就成为这项研究的出发点 。
具体来看 , 此次研究人员通过对已上市的抗精神病药卢美哌隆的结构改造 , 设计出一款5-HT2aR的受体激动剂;随后在其基础上 , 进一步设计出一系列新型5-HT2aR受体激动剂 。 在小鼠实验中 , 化合物IHCH-7086通过对5-HT2aR受体的偏向性激活 , 表现出与致幻剂相当的抗抑郁作用 , 并且没有表现出致幻作用 。
可以说 , 这项研究不仅深入阐明了致幻的分子机制 , 同时有助于理解致幻剂缓解抑郁症的药理机制 , 为新型速效、长效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 未来 , 人们有望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 , 为庞大的抑郁患者人群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