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民俗大赏|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欢欢喜喜庆团圆~

元宵节民俗大赏|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欢欢喜喜庆团圆~
文章图片
每年的正月十五 , 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 古人称“夜”为“宵” ,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 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 , 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 但各地也有各地的风俗特点 。
吃元宵
宋代 , 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 这种食品 , 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做法:“其制法 , 用糯米细面 , 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 , 洒水滚成 , 如核桃大 , 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 ”
元宵节民俗大赏|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欢欢喜喜庆团圆~
文章图片
近千年来 , 元宵的制作日渐精致 。 光就面皮而言 , 就有江米面、高粱面、黄米面和包谷面 。 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 , 应有尽有 。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 , 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 , 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 。 元宵可以大似核桃 , 也有的小似黄豆 。
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 , 不论有无馅料 , 都同样美味可口 。 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 , 随时都可以来一碗以解馋 。
元宵节民俗大赏|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欢欢喜喜庆团圆~
文章图片
赏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 , 始于西汉 , 兴盛于隋唐 。 隋唐以后 , 历代灯火之风盛行 , 并沿袭传于后世 。 在正月十五晚上 , 街头巷尾 , 红灯高挂 , 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 , 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
“月色灯山满帝都 , 香车宝盖隘通衢 。 身闲不睹中兴盛 , 羞逐乡人赛紫姑 。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观灯乐行》描写的是元宵夜观灯的情景 。 京城长安月光如水 , 花灯如山 , 公子小姐乘坐的香车堵塞了宽敞的大道 。
同代诗人张祜也有《正月十五夜灯》说:“千门开锁万灯明 , 正月中旬动帝京 。 三百内人连袖舞 , 一时天上著词声 。 ”描绘了京城万人空巷闹元宵 , 皇宫内舞衲联翩、歌声入云的盛况 。
元宵节民俗大赏|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欢欢喜喜庆团圆~
文章图片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 , 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 , 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 , 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 , 燃放焰火 , 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 , 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 , 所以响应的人众多 , 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 灯谜增添节日气氛 , 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元宵节民俗大赏|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欢欢喜喜庆团圆~
文章图片
耍龙灯
耍龙灯 ,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 舞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 。 舞龙的人 , 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 , 舞龙之日 , 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 , 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 , 接上龙头龙尾 , 举行点睛仪式 。 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 , 节节相连 , 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 , 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 , 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 。 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 , 竿顶竖一巨球 , 作为引导 。 舞时 , 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 , 龙首作抢球状 , 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
元宵节民俗大赏|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欢欢喜喜庆团圆~
文章图片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 “舞狮子”始于魏晋 , 盛于唐 , 又称“狮子舞”、“太平乐” , 一般由三人完成 , 二人装扮成狮子 , 一人充当狮头 , 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 , 另一人当引狮人 , 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 , 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 , 有抖毛、打滚等动作 , 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 , 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