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上观作者:马陆镇樊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封时跃为了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看“宅舍文化”如何唤醒乡村活力,让农村“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

本文转自:上观
作者:马陆镇樊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封时跃
为了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 , 让农村“留住乡愁” , 自2017年起 , 马陆镇在全镇11个村民组试点开展“宅舍文化”创建行动 , 樊家村就是试点之一 。
本文转自:上观作者:马陆镇樊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封时跃为了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看“宅舍文化”如何唤醒乡村活力,让农村“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
文章图片
作为樊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 我带领村两委对“宅舍文化”的创建进行探索 , 总结起来就是依靠四个“抓手” , 分别是:以打造新家园为抓手 , 改变行为陋习 , 改善宅舍环境;以文体活动为抓手 , 开展民生惠民行动 , 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以表彰评选为抓手 , 开展文明育人行动 , 用榜样提升村民素质;以精神文明共建为抓手 , 挖掘村级资源 , 开展共建同心行动 , 实现“一村一宅一文化 , 左邻右舍育文明”的美好愿景 。
补齐短板 , 让传统村落绽放新光彩
如今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樊家村“文化客厅”——“敬乐堂” , 在几年前还是村里一处废旧的“蘑菇棚” 。 在宅舍文化建设中 , 我们利用南朱村民组内的旧大棚 , 因地制宜 , 重新规划 , 耗时近一年 , 改建成“敬乐堂” 。
本文转自:上观作者:马陆镇樊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封时跃为了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看“宅舍文化”如何唤醒乡村活力,让农村“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
文章图片
本文转自:上观作者:马陆镇樊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封时跃为了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看“宅舍文化”如何唤醒乡村活力,让农村“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敬乐堂”占地面积约2亩 , 室内面积316平方米 , 内设榜样长廊、陈列厅、修身讲堂等场所 。 同时 , 将“敬业乐群”作为“宅风主题” , 在“敬乐堂”周边设立宅风标识、主题墙绘、宣传小品等 , 营造出“恪尽职守 , 友爱他人”的浓厚文化氛围 。 打造村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 就是希望村民有空常来坐坐 , 在日常活动中耳濡目染 , 逐步提高村民的道德文化素养 。
本文转自:上观作者:马陆镇樊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封时跃为了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看“宅舍文化”如何唤醒乡村活力,让农村“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
文章图片
“宅舍文化”创建行动启动后 , 我们村的宅舍文化点摇身一变 , 成了村民文化活动的网红打卡地 , 让村里的文化氛围愈加浓厚 , 也让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 。
打造品牌 , 让乡村文化焕发新活力
实际上 , 樊家村在马陆镇“宅舍文化”创建中起步较晚 , 如何“后发制上” , 我们也没少花心思、下苦工 。
本文转自:上观作者:马陆镇樊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封时跃为了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看“宅舍文化”如何唤醒乡村活力,让农村“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
文章图片
一方面 , “政府供给、村宅点单”的“宅舍文化”个性化菜单定制 ,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 便于统筹管理盘活各类资源 , 拓展宅舍文化资源库 , 为乡村文化建设“输血” 。
另一方面 , 我们结合自身特色 , 融合党建文化、乡贤文化、企业文化、民俗文化等 , 展现精神文明创建成果 , 打造村宅文化新地标 。
本文转自:上观作者:马陆镇樊家村党总支第一书记 封时跃为了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看“宅舍文化”如何唤醒乡村活力,让农村“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我们还积极承办各类文化活动 , 让全体村民完全参与从活动筹备到执行的全过程 。 2019年 , 围绕“亲贤善邻守望乡愁”主题 , 我们在村南朱村民组的修身广场上举办了马陆镇宅舍文化三年巡礼活动 , 由马陆本地人或“新马陆人”自编自导的节目逐一亮相舞台 , 并表彰了一批“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新村民、新乡贤” 。 2021年 , 围绕“百年复兴 , 宅舍有约”主题 , 我们在“敬乐堂”内举办“红色佳音唱响经典”家庭红歌大传唱活动 。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 , 村民的热情更高涨了 , 凝聚力更牢固了 , 归属感也更强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