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两款国产新冠药物临时性纳入医保,将支付至3月31日

【焦点】两款国产新冠药物临时性纳入医保,将支付至3月31日】2月8日 , 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 , 要求各省将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2个药品临时性纳入本省份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 支付至2023年3月31日 。
2023年1月29日 , 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海旺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称:民得维)、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称:先诺欣)上市 。
【焦点】两款国产新冠药物临时性纳入医保,将支付至3月31日
文章图片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负责人介绍 ,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规定 , 上述2个药品都属于第十版诊疗方案范围 。 1月30日 , 国家医保局印发文件 , 要求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按照《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医保发〔2023〕1号)要求 , 将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2个药品临时性纳入本省份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 支付至2023年3月31日 。 同时要求相关省份医保局依法履行药品价格主管部门职责 , 按照《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指引(试行)》做好相关药品首发报价受理和引导工作 , 公开价格构成信息 , 接受社会监督 。
目前 , 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治疗用药已全部被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其中 , 中药“三药三方”(具体如下图)和阿兹夫定片已正式纳入医保药品目录 , 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等药品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焦点】两款国产新冠药物临时性纳入医保,将支付至3月31日
文章图片
延伸阅读:
国家医保局:新冠治疗药品首发报价实行集中受理、全国通行
国家医疗保障局日前发布《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指引(试行)》的通知 。 通知称 , 为适应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 , 围绕“保健康、防重症” , 支持新冠治疗药品多元供给 , 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激发创新活力 , 维护公众利益 , 强化新冠治疗药品价格行为监督 , 促进新冠治疗药品公平可及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制定本指引并试行 。 指引从适用范围等十三个方面作出规定 。
《指引》规定 , 自2023年1月1日起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含附条件上市)的新冠治疗药品 , 适用本指引 。 本指引所称新冠治疗药品 , 是指直接针对新冠病毒发挥作用、具有阻断感染或病毒复制效果的药品 , 不包括缓解高热、咳嗽、疼痛等症状以及免疫调节、抗凝、生命支持等对症治疗的通用药品 。 新冠治疗药品依法实行市场调节价 , 由医药企业自主制定销售价格 。 医药企业应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质价相符的原则 , 综合考虑生产经营成本、市场供求状况、临床治疗价值等因素制定价格 , 努力改进生产经营降低成本 , 充分考虑销售规模对生产经营成本的分摊作用 , 动态调整价格 , 主动担当社会责任 , 使利润水平保持在合理范围 。 医保部门积极支持医药企业创新发展 , 鼓励医药企业研发生产新冠治疗药品 , 尊重医药企业自主制定的具体价格 ,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 依法不作政府定价、不作行政审批 , 重点为医药企业制定新冠治疗药品价格提供指引 , 整体提升新冠治疗药品挂网效率 , 通过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 促使医药企业公开透明合理行使自主定价权 。 新冠治疗药品首次进入国内医药集中采购市场销售 , 实行首发报价集中受理、全国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