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开展新冠抗体检测,测抗体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 )


第三种分类方法:按针对的抗原 。 抗体是特异地识别某个具体的抗原(一般为蛋白质) , 新冠病毒上不止一种蛋白质 , 也就不止一种抗原 , 因此新冠抗体也可以根据具体识别的抗原来划分 。 例如mRNA疫苗只用了新冠S蛋白为抗原 , 因此产生的抗体只会针对S蛋白 , 即只有S抗体 。 而新冠感染或者接种灭活疫苗时遇到的是完整的病毒颗粒 , 上面还有N蛋白 , 也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 , 因此还会产生N蛋白抗体 。
搞清楚这三种分类方式 , 也就能搞明白各种抗体的讨论或研究到底在说什么 。 例如说S蛋白IgG阳性 , 就是检测出了针对S蛋白的IgG抗体 。 而一项研究说某个疫苗诱导中和抗体更多 , 就是说接种那个疫苗的人 , 用血清做病毒中和试验时 , 抗体稀释更多倍数也有较好的中和能力 , 即检测出来的中和抗体滴度高 。
3抗体检测的结果很难标准化
咱们中国人对标准化测试有着深厚的感情 , 这也延续到了新冠抗体上 。 一说到抗体 ,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怎么测 , 测出来什么才算合格 。 可惜很遗憾 , 抗体检测不是国人习惯的标准化测试 , 恰恰相反 , 抗体检测的结果很难标准化 , 也就是说你去测了抗体 , 测出来的结果只对应这一个检测 , 大部分情况下没法和别人做的检测比较 。
这是抗体检测的方法决定的 。 普通人接触得到的新冠抗体检测 , 都是测结合抗体 。 前文说了 , 这种检测像是用抗原去“捞”抗体 , 可是捞出来的抗体数量怎么来定量呢?是通过和每个试剂的内部参照来比对定量 。 即测抗体时 , 试剂盒里也带着一个“标准样本” , 定量时拿测出来的信号和“标准样本”做出来的标准曲线比对 , 来确认多少量 。 注意这里的定量都是根据标准样本推算出来的 , 不同试剂的标准样本不同 , 用来“捞”抗体的抗原也不同(如结合能力、用量可能有差别等) , 所以每个结果就只对应这一个试剂 。 即便用了同一个试剂 , 每次实验也可能因操作原因等带来误差 , 因此就算两个人去同一个机构测 , 结果也很难互相比较 。
比如某新闻里的检测报告截图:
多地开展新冠抗体检测,测抗体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章图片
多地开展新冠抗体检测,测抗体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里测了新冠IgM和IgG , 单位是AU/ml 。 以前就有人问过我这类抗体检测 , 问这AU是啥意思 , 多少AU算高 , 多少算低 。 AU是啥?是arbitraryunit , 字面意思是“自定义的单位” , 顾名思义 , 这是指在科研领域 , 某种检测自己确定的单位 。 好比某个游戏里的游戏币 , 多少算多 , 多少算少 , 是这个游戏自己确定的 。 换个游戏 , 就不能再套用了 。
因此 , AU只能对应特定的检测 。 科学家也想让大家“和谐”一些 , 用统一的度量单位来衡量新冠抗体 , WHO有一个BAU , bindingantibodyunit , 结合抗体单位 。 理论上来说 , 让不同试剂检测一个统一的标准样本 , 就能获得一个换算到BAU的公式 , 再套用公式 , 所有结果都可以换算到BAU 。 可是不同试剂差别不小 , 换算也很麻烦 , 少数研究论文会做BAU换算 , 一般商用检测不会考虑这些 。
结合抗体也没法换算到中和抗体 , 之前说了 , 别看中和抗体是结合抗体的一部分 , 但检测方法完全不同 。 由于新冠疫苗方面诱导中和抗体高的疫苗往往对应更高的有效性 , 很多人非常关注中和抗体 , 老惦记着自己有多少中和抗体 , 还有些人以为测了抗体就是测中和抗体 , 完全不是一回事 。
而且中和抗体的结果也很难标准化 。 它也有不同的检测方法 , 可以用假病毒做中和实验 , 也可以用真病毒 , 二者就会不一样 。 不同的试剂、不同的标准流程等也会让最后的滴度数字不同 。 因此 , 不是这里看到一个滴度1000 , 那边是100 , 就说前一个中和抗体滴度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