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识一药白芍



药性: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
【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
【应用】

1.肝血亏虚及血虚月经不调 。本品味酸,收敛肝阴以养血,常与熟地、当归等同用,用治肝血亏虚,面色苍白,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崩中漏下,如四物汤 。若血虚有热,月经不调,可配伍黄芩、黄柏、续断等药,如保阴煎;若崩漏,可与阿胶、艾叶等同用 。
2.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 。本品酸敛肝阴,养血柔肝而止痛,常配柴胡、当归、白芍等,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如逍遥散;也可以本品调肝理脾,柔肝止痛,与白术、防风、陈皮同用;治疗脾虚肝旺,腹痛泄泻,如痛泻药方;若与木香、黄连等同用,可治疗痢疾腹痛,如芍药汤;若阴血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挛急作痛,常配甘草缓急止痛,即芍药甘草汤 。
3.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以本品养血敛阴、平抑肝阳,常配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如镇肝息风汤、建瓴汤 。
此外,本品敛阴,有止汗之功 。若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可敛阴和营,与温经通阳的桂枝等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至于阴虚盗汗,则须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同用,可收敛阴止汗的功效 。
【用法用量】煎服,5~15g;大剂量15~30g 。
【鉴别用药】白芍与赤芍《神农本草经》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 。二者虽同出一物而性微寒,但前人谓“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一语而道破二者的主要区别 。一般认为,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 。在应用方面,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 。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的病证 。但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
【使用注意】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 。反藜芦 。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便,益气 。”
2.《本草求真》:“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 。”
【临床研究】杭芍,炙甘草水煎服 。上肢肌痛加桂枝、伸筋草;下肢肌痛加续断、牛膝;肩背颈项肌痛加葛根、川芎;胸胁肌痛加柴胡、桔梗;腹部肌痛加佛手、白术治疗肌肉性痉挛综合征;白芍、炙甘草治疗面肌抽搐有效 。
【每日识一药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