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波疫情是否变异出新毒株?高福院士团队最新研究解答

来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朱萍实习生杨瑜
编辑/徐旭
图片/新华
国内第一波疫情是否变异出新毒株?高福院士团队最新研究解答
文章图片
北京时间2月9日 ,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发表了来自中国微生物研究所高福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 。 研究表明 , 根据对北京地区病例的分析 , 中国近期疫情中未见新的COVID-19变异株 。
在COVID-19被宣布为全球大流行后的三年时间里 , 阿尔法、贝塔、伽玛、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多轮传播 。 随着近期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阳性病例的激增 , 新冠病毒会否在传播中变异出新的毒株 , 也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
此次研究由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科院战略优先研究计划资助 , 由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全意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担任通讯作者 。 研究团队对北京地区2022年检出的COVID-19样本进行了分析 , 发现样本所感染毒株均属于现有已知的COVID-19毒株 。 其中 , 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和BA5.2 , 占本地感染病例超90% 。
研究团队认为 , 由于北京人口的特点以及高传染性COVID-19毒株在北京地区的传播情况 , 这些结果是中国大流行的缩影 。 “鉴于变异株对疫情进程的影响 , 有必要调查中国近期调整COVID-19防控政策后是否出现新的变异株 。 我们的分析表明 , 两种已知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而非任何新的变异株)是北京地区当前病例数激增的主要原因 , 而且放眼整个中国 , 可能同样适用 。 然而 , 随着COVID-19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 , 我们有必要继续密切监测疫情 , 以便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任何新变异株 。 ”高福说 。
未发现新毒株
据了解 , 为了更好地研究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规律 , 自2019年12月以来 , 研究团队定期收集北京地区输入型病例和本地COVID-19病例的呼吸道样本 , 并随机选择样本进行分析 。 在2022年12月之前 , 未有关于病毒在北京地区本地持续传播的报告 。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 , 研究团队对北京地区2022年检出的COVID-19样本进行了分析 。 在研究方法方面 , 研究团队使用了快速、大规模测序技术生成基因组序列 , 并使用现有的高质量COVID-19序列分析其进化历程和种群动态 。
此次研究共纳入2881个高质量序列(其中境外输入型病例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 , 在2022年11月14日(感染病例数量开始急剧增加)至12月20日期间 , 随机选择了413个新样本进行测序 。 其中350例为本地病例 , 63例为输入型病例 。
对上述413个新序列的分析表明 , 其均属于现有已知的COVID-19毒株 。 具体来看 , 2022年11月14日之后 , 北京地区的优势毒株为BF.7 , 占本地感染病例的75.7% 。 另一种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BA5.2占本地感染病例的16.3% 。
国内第一波疫情是否变异出新毒株?高福院士团队最新研究解答
文章图片
另外 , 研究也指出 , 2022年11月14日之后 , 随着防控政策的放开 , 北京地区的BA5.2和BF.7有效种群数量均有所增加 。 BA.5.2有效种群大小在2022年11月14日至25日之间无显著变化 , 但在2022年11月30日前后急剧增加 。 与此同时 , 2022年11月30日前后的BA.5.2感染病例数量也有所增加 。 自2022年11月14日起 , BF.7的种群大小逐渐增加 。
研究团队认为 , 由于北京人口的特点以及高传染性COVID-19毒株在北京地区的传播情况 , 这些结果是中国大流行的缩影 。 “鉴于变异株对疫情进程的影响 , 有必要调查中国近期调整COVID-19防控政策后是否出现新的变异株 。 我们的分析表明 , 两种已知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而非任何新的变异株)是北京地区当前病例数激增的主要原因 , 而且放眼整个中国 , 可能同样适用 , ”高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