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三扇门调和阴阳助睡眠,穴位食物搭配养五脏( 四 )


2.手指提水强肾乌发
日本有一种小指头提水法的锻炼颇受男人的青睐 , 因为常练小指头提水法可以强肾 , 日本有些人长期用此法强肾后 , 70多岁还能生育 。 中国的一些道家功法中也有锻炼小拇指的功法 , 目的也是如此 。
脚趾|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三扇门调和阴阳助睡眠,穴位食物搭配养五脏
文章图片

日常生活中 , 咱们可以有意识地用小拇指提重物 。 比如 , 每天早晚用小手指头提吊水壶或小水桶各99次 , 外出买东西 , 也可以用小拇指提 。 用塑料袋买豆浆与早点 , 以小手指头提吊 , 并作一松一提动作 , 籍以锻炼 。
还可以用小指头翻书 , 或以一手大指与食指捏住另一手小指按压、捻转、揉推 。 或者用左右手的小手指 , 像打钩钩那样牵拉 , 也有补肾的作用 。 九窍决生死 , 开通九窍 , 可以修心养性 , 强身健体
人体有九窍:心开窍于舌 , 肺开窍于鼻 , 肾开窍于耳 , 肝开窍于目 , 脾开窍于口 , 五脏六腑总窍于咽喉 。 大家要注意一点 , 比如:心开窍于舌 , 舌不是心窍 , 心窍的位置在舌尖 。 再比如:肺窍的位置在鼻翼两侧 , 诸如此类 , 大家要举一反三 。
总窍在咽喉部位 。 道家很重视 , 五脏六腑的气血运行全靠它 , 这一窍开了 , 解脱生死 。 南怀瑾大师、米晶子大师、虚云大师等等 , 凡是死去的人都没有打开这一窍 , 比如释迦牟尼 。
窍开气通 , 比如心窍开了 , 心气就通了 。 在舌尖上就会开一朵金莲 。 人称口吐莲花 , 或者称地涌金莲 。 这些不可思议的境界就会以一一呈现 , 只可惜能够体会的人少之又少 。
开九窍的方法:
第一窍 , “顶窍”百会 。
先用中指点在“百会” , 再伸掌 , 掌心对“百会” , 同时想“百会”(意念百会)轻拍“百会” , 舌顶上鄂发出“嗒!”声 。 顶窍即开 。 (关闭百会的方法:中指对“百会” , 意念会阴 , 轻拍百会 , 嘴唇闭合 , 发出“叭!”声 , 百会即关闭 。 )
第二窍 , “意窍”天目
“意窍”天目 , 即常说的印堂位置 , 位于额部眉头之间 。 用中指弹天目开意窍 。 深吸一口气 , 憋住气再弹击 , 弹完吐气 , 意窍即开 。
第三窍 , “神窍”玉枕窍 。
玉枕窍在脑后 , 位于脑后枕骨粗隆上的凹陷处(从百会穴向后下方摸 , 第一个凹陷处即是) , 正对天目 , 意窍与神窍连心中间即为总窍“泥丸宫” 。 (玉枕窍非膀胱经的“玉枕穴”) 。 中指贴于玉枕窍上方 , 食指压在中指指背 , 嘴张开 , 食指指肚弹击玉枕窍 , 口发“啊!”声 , 神窍即开 。
第四窍 , 绛宫膻中 。
膻中即中丹田 , 位于胸部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 中指轻轻点在膻中 , 向上(头部方向)轻轻一推 , “膻中窍”即开 。
第五窍 , 胛脊(夹脊窍) 。
胛脊(夹脊窍)为背部两胳膊的连接处 , 即两肩胛骨中间的空窍 , 与膻中相对(不是经外奇穴“华佗夹脊”) 。 开窍方法:用一手无名指点压在另一手掌心劳宫穴 , 做弯曲伸展背部动作 , 心想“胛脊”窍 , 吸足气喊“嗨!” , 夹脊窍即开 。
第六窍 , 命门 。
小指(肾)点按在肚脐神阙穴 , 做腹式深呼吸 , 气入丹田 。 吸足气后在用口吹出 , 命门处会有沉沉的感觉 , 此窍即开 。
第七窍 , 气海窍(下丹田) 。
气海窍(下丹田)脐中下2寸 , 下丹田是人体元气贮藏之所 。 (气海窍不是任脉“气海穴”) 。
第八窍 , 尾闾窍 。
尾闾窍在命门下2寸 , 骶椎上 , 正对下丹田“气海” 。 不是督脉“长强穴”(下尾闾) 。 气海窍和尾闾窍开窍方法:大拇指指腹按压“气海窍” , 逆腹式呼吸(向先天过度) , 吸气腹向内收 , 呼气腹向外鼓 , 心想(意念)“气海窍”和“尾闾窍” , 呼气时手猛地一松 , 二窍即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