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脑梗的卵圆孔未闭患者,还有必要封堵吗

很多的患者在门诊或者网络平台经常问我几个问题 , 主要是围绕二个问题 , 一是卵圆孔未闭是否有必要做 , 另外就是封堵器材质问题 。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卵圆孔未闭跟脑中风到底关系有无关系 。
1.到底脑卒中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是否还有必要接受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目前大数据调查发现 , 一般人群中卵圆孔未闭患病率估计达到20~25% , 就是我们周围人 , 四个人到5个人就有一个在成年阶段卵圆孔未闭 , 但是 , 并不是每个卵圆孔未闭都需要手术 。
已经脑梗的卵圆孔未闭患者,还有必要封堵吗
文章图片
目前研究认为卵圆孔未闭患者因存在可能存在的右向左分流 , 因此可能卵圆孔未闭是导致患者脑卒中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原因 , 也就是常说的心源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 。 最近一篇来自新英格兰杂志研究报道中 , 研究者汇总了6项试验的数据 , 其中包括3,740例患者(中位年龄 , 46岁;55%为男性) 。 他们在被分配接受药物治疗和闭合术的患者之间比较了卒中发生率 。 此外 , 他们计算了较高和较低的反常栓塞风险(RoPE)评分(该评分是基于卒中特征和危险因素)对治疗的影响 。 他们应用PASCAL分类系统(该系统在RoPE评分中补充PFO分流大小和房间隔膨出瘤)估计了治疗效应 。 45%的患者有大量分流 , 33%的患者有房间隔膨出瘤 。 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 , 每年卒中风险为1.09% , 在接受PFO闭合术的患者中 , 每年卒中风险为0.47% 。 换成普通话就是 , 这类有卵圆孔未闭患者接受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 , 其脑中风发生率降低一半以上 。 这样会有网友问我 , 为什么封堵术后脑中风的发生率不是为0呢?因为正常人群也有发生脑中风的可能性 , 因此 , 即使卵圆孔未闭患者接受封堵术 , 也仅仅是脑中风发生率降低 , 而不是完全避免 。 换一个角度去解释 , 就是卵圆孔未闭的存在 , 使卵圆孔未闭患者脑中风发生率增加了0.62% 。
已经脑梗的卵圆孔未闭患者,还有必要封堵吗
文章图片
NEJM在今年1月18号发文章
2.如果下肢静脉没有血栓的卵圆孔未闭 , 是否需要做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也有患者问我 , 说是做了下肢静脉超声 , 没看到有血栓存在 , 是否就可以排除因为下肢静脉血栓通过未闭卵圆孔 , 进而引起脑血栓问题 。
我们正常人体的血液都要回流到右心房内 , 那么回流的血液为静脉血 , 静脉血中存在中很多微小的颗粒或者血栓 , 通常这些微小的血栓或者颗粒不仅仅来源于下肢 , 而是来源于全身组织 。 常规来说 , 这些微小的栓子在流经肺循环时候 , 会被肺组织吸收溶解 , 并不能进入体循环 , 不会引起正常人的栓塞现象 。 因此 , 卵圆孔未闭是否需要做与下肢静脉内血栓存在与否关系不大 , 当然如果下肢静脉存在血栓 , 就要启动积极抗凝治疗 , 而不是简单的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 。
已经脑梗的卵圆孔未闭患者,还有必要封堵吗
文章图片
卵圆孔未闭
3.卵圆孔未闭封堵器释放后 , 能否通过介入途径再取出来
最近有一个小伙给我消息 , 问我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1个月了 , 能否再通过介入方法把其取出来 。 我的答案是非常困难 , 几乎不可能 。 主要因为卵圆孔未闭封堵器释放后其平面与通过股静脉植入鞘管纵轴是水平的 , 并不再是垂直的 , 因此 , 二个平行的物体很难创造一个理想角度去回收封堵器 。 另外是封堵器释放一个月后 , 其表面已经开始内膜化 , 常规抓捕器很难在准确固定其伞盘固定点 。 因此 , 微创介入途径回收是非常困难的 。 当然 , 如果患者内心坚决要取出来 , 只能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外科途径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