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精医 |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时代在变 , 年轻的面孔也在变 , 但追求更好的目标和仁心不变 。 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就有这样一群人 , 他们在行医的路上不忘初心 , 砥砺前行 。
‖技术进步 , 患者福音
2022年1月1日 , 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实施 , 其中对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突出的新型生物制剂乌司奴单抗作为谈判成功的94种药品之一正式进入医保 。 对于李先生(化名)和许多IBD患者来说 , 这是一个让人喜不自禁的好消息 。 李先生所患的克罗恩病(CD)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 。 去年确诊 , 一开始采用传统药物治疗 , 效果甚微 。 复发之后 , 决定采用新型生物制剂治疗 , 但由于无法负担高昂的价格 , 李先生一直犹豫 。 今年的1月1号 , 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实施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英德教授立即联系到李先生 。 李先生重新住院使用了乌司奴单抗生物制剂 , 治疗效果很好 , 李先生也很高兴 , 目前是处于维持治疗阶段 。
据王英德教授介绍 , 近十几年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地增长 , 环境不断地变化 , 特别是饮食的变化 , IBD已从少见病变成消化系统常见病 。 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为例每年因病情较重而接受治疗的患者超过千例 。 随着国内IBD患者不断增多 , 临床对IBD的规范诊疗和质量控制也越来越重视 。 虽然内镜与病理学检查辅以影像学、基因检测等诊断方式发展迅速 , 但仍缺乏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从内科治疗来说 , IBD的治疗正在从传统治疗阶段向生物制剂治疗阶段转变 , 以类固醇类药物、免疫制剂等为主的传统药物治疗对IBD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 但远远满足不了临床的需求 。 自2007年第一个生物制剂研发进入临床 , 已逐步进入第二阶段 , 生物制剂治疗时期 。 这些生物制剂进入临床以后 , IBD的治疗效果大幅度提升 , 特别是近几年 , 像乌司奴单抗一类的新型生物制剂开始涌现出来 , 使得生物制剂的治疗出现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 乌司奴单抗近两年上市以来 , 因为起效快、黏膜愈合率高、副作用小 , 特别是它对并发肿瘤的不良反应大幅减少等优点受到IBD患者和医生的好评 。 像乌司奴单抗一样的生物制剂有这么多优点 , 为什么没有被广泛使用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型生物制剂开始的时候价格非常高 , 很多患者由于价格难以承受 , 不得不放弃 。 这两年 , 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像IBD患者一类的小群体 。 医保范围在不断扩大 , 越来越多的好药进入医保 , 在降价和医保报销双重影响下 , 原来一年十几万的治疗费现在报销后患者只需承担原来的20%左右 , 这让大部分的患者都能用得起了 , 这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生来说都是好消息 , 患者用得起了 , 医生在治疗的时候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也就更多了 。
‖阳光正暖 , 与爱同行
IBD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 除了医学治疗 , 患者的自我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 如果管理不到位或管理效果不好那么患者的临床结局也不会太好 , 所以为了帮助患者做好自我管理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开展了许多活动 , 成立了患者之家公益团队 。 每年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都会邀请一些IBD患者来参加分享 , 希望通过相互的交流能给更多年轻的患者一些信心和勇气 。 在疫情之前 , 消化内科每个季度都会给患者进行一次线下讲座 , 针对IBD的一些常见的症状与问题进行讲解 , 如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患者如何关注药物副作用等 。 在讲座之后 , 也会与患者进行现场的交流 , 帮他们解答治疗过程中甚至是生活中的一些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