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国医大师不服老,推崇无药养生

96岁国医大师不服老,推崇无药养生
文章图片
金世元 , 北京卫校中药学科主任、主任中药师 ,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学会委员、北京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本草》编委等职 , 对中药的鉴定、炮制、制剂等有丰富经验 。
96岁高龄的金世元虽被媒体称为“当代药王” , 接触名贵中药不计其数 , 但是他却推崇“无药养生” 。
再好的补药也不能随便吃
“两次大补差点让我丧命 。 ”
金世元16岁当学徒那年 , 看到药庄里制作“参茸卫生丸” , 听说这个药很补 , 就偷偷掰了一块吃 。 没想到 , 仅3小时后 , 他就感到头痛欲裂 。 师兄因此训他道:“你年纪轻轻的 , 哪能吃补药!”
二十六七岁时 , 有家药行宰鹿 , 碰巧赶上的金世元美美饱餐了一顿 。 可当他刚回到家 , 全身胀痛 , 鼻子流血不止……
从这两件事后 , 金世元就有了个认识:再好的补药 , 也不能随便吃 。
“人参不能随便吃 。 ”
虽然金世元没有药补的习惯 , 但他注意到 , 当下很多中老年人热衷于进补 , 用得最多的药材是人参 。 人参不能随便吃 , 也需要按季节、品种、体质来考量 , 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拿来进补 。
人参价格较贵 , 金世元说:“日常进补用党参就好 , 它和人参作用类似 , 可补中益气、健脾益气 。 它是平补 , 可以煲汤喝 , 有生津液养肺的作用 , 易咳嗽的老年人用党参更好 。 ”
药补就像施肥
药补像给花施肥 , 花不同法不同 。 有些花儿根本不需要施肥 , 施多了反而烧苗 , 过犹不及 。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 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服用中药或者补品来养生、抗衰老 , 认为吃了补药 , 就可以万事大吉 。 但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 , 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缺乏锻炼 , 再药补也难以延年益寿 。
在有疾病的时候 , 当然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 按医嘱服药;但如果身体健康 , 最好通过锻炼和合理的饮食来进行日常保健 , 少吃药 。 “无药养生”的意义就在于此 。
药补不如食补
金老经常翻山越岭找药、认药、研究药 , 所以常和山民接触 , 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 一直反对盲目进补的他 , 最推崇的就是山民的粗茶淡饭 。
他认为 , 粗茶淡饭最符合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五谷为养 , 五菜为充 , 五果为助 , 五畜为益”的法则 , 这是人类饮食文化中最适合健康的饮食原则 。
五谷为养 , 意思是说谷物有营养 , 可以长期吃;五菜为充 , 意思是说光吃粮食不行 , 还要有蔬菜 , 这个“充”字是“充饥”的“充” , 就是一定要吃的意思;五果为助 , 意思是说不能以水果代饭 , 水果是助消化的;五畜为益 , 意思是说五畜是补益的 。具体的做法如下:
“每周做一两顿粗粮吃 。 ”
对于饮食 , 金世元说 , 自己没有什么讲究 , 粗茶淡饭就很好 。 “唯一要求的 , 就是每周做一两顿粗粮吃 。 窝头、贴饼子、棒渣粥……”
在他看来 , 饮食太过精细不好 , 而吃得太专也不利于健康 。 “什么都吃 , 从不挑食” , 多吃蔬菜、水果 , 适当食用粗粮 , 补充膳食纤维 , 是他多年来的习惯 。
吃得健康记住5点
杂一点:甭管荤菜、素菜、粗粮、细粮 , 什么都吃 , 而且种类越多越好;
淡一点:少盐、少油、少麻辣 , 清淡饮食最养胃;
鲜一点:食物越新鲜、越时令越好 , 多吃天然食物 , 少吃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