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定内容的训练方法是否更容易被接受?

|不限定内容的训练方法是否更容易被接受?

文章图片

|不限定内容的训练方法是否更容易被接受?

文章图片

【|不限定内容的训练方法是否更容易被接受?】|不限定内容的训练方法是否更容易被接受?

文章图片

|不限定内容的训练方法是否更容易被接受?

文章图片

|不限定内容的训练方法是否更容易被接受?

文章图片


对于大众训练人群而言 , 他们往往得不到很专业的指导 , 所以只能凭借着自己的感觉去摸索一种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 本研究试图在相关的训练周期安排上给出一些建议 。

研究目的这个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两种训练方法的不同 , 哪两种训练方法呢?一种是规定好训练内容的训练方法 , 而另一种则是比较自由的训练方法 , 当然这两种训练方法都不是所谓的分化规律性的训练方法 , 所谓规定好训练内容 , 指 是我在一周中某天训练的内容 , 我预先做一个计划 。 其次 , 这个研究还希望比较两种训练方法下的 RPE(主观疲劳)以确定哪种训练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 接受 。 所以这个研究的预设问题为:
问题一:不限定训练内容的训练方法(A)在力量以及训练量上是否比限定 训练内容的训练方法(B)更好?
问题二:不限定内容的训练方法是否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受试者这个研究选择了 34 名男性作为受试者 。 而对这些受试者是有一定要求的 , 研究人员首先要求这些人都是有训练的经验的并在过去的 6 个月内 , 每周都至少进行 3 次的训练 。 另外在力量方面 , 研究人员要求这些人的颈后深蹲的力量在 1.25 倍自重 , 卧推在 1 倍自重 , 硬拉在 1.5 倍自重 。 尽管一开始他们选择了34 名男性作为受试者 , 但是到最后仅有 25 名受试者完成了这个研究(A:14 B:11) 。
在 9 周的时间内 , 所有受试者都需要在一周内完成以力量 , 增肌以及爆发力为训练内容的训练 , 不同的是 A 组的人有选择权 , 他们可以自己定下哪一天 完成哪一项 , 而 B 组的人在 9 周的时间内都是以一样的顺序来完成训练 。
研究人员需要评估受试者训练前与训练后的力量变化 , 以及体成分 , 另外每次训练的 RPE 也将被记录下来以便分析训练的疲劳情况 。

训练计划与负荷变化两组采用的训练计划是相同的 , 就像之前说的 , 唯一的不同在于 A 组有选 择训练先后的权利 。 研究人员在每次训练中都安排了深蹲与卧推 , 但是在增肌训练日中没有安排卧推 。 除了下表中所给出的主要训练之外 , 还有一些辅助的训练并未在表中给出 , 为了让测试与训练互不影响 , 计划前后的力量测试与训练应该要隔开 48-72 小时的时间 。

上表中的“+”号 , 代表这一组中至少需要做到这个次数 , 并越多越好 。 而之所 以这样设计是为了可以根据这次的训练次数来为下次训练加减次数 。 具体怎么操作如下图 。

需要注意的是 , 调整的是同类型训练的负荷 , 比如我上周在做增肌组卧推时低于目标次数 1-2 次 , 那么我下次在做增肌组卧推时就应该将总负荷降低 2.5 公斤 ,但是我不应该去改变爆发力亦或是力量组的负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