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课堂维生素K

维生素K,又名凝血维生素、抗出血维生素,是“凝血功臣” 。
维生素K是一种黄色结晶的脂溶性物质,耐热,在湿润和有氧环境中稳定,但易早遭酸、碱、氧化剂和光(特别是紫外线)的破坏 。由于天然维生素K对热稳定,且不溶于水,在正常的烹调过程中损失很少 。维生素K经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

生理功能
血液凝固作用,血凝过程中的许多凝血因子的生物合成有赖于维生素K 。
在骨代谢中的作用,骨中的骨钙素和γ-羧基谷氨酸蛋白质(MGP)与维生素K有关 。血清骨钙素是评价维生素K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也可作为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预报指标 。
【营养课堂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来源广泛,正常成人肠道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K,很少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 。主要疾病有“新生儿出血症”,这是由于维生素K的胎盘转运很少,出生时维生素K的储存量有限,肠道细菌丛尚未建立,合成维生素K的能力较弱所致 。其后果将产生内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并有高死亡率 。故新生儿出生后会注射维生素K 。其次,若长期服用大量抗菌药物或持续腹泻后,则可能引发维生素K缺乏症,出现皮下和胃肠道出血、凝血时间延长等症状 。
食物来源
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且人体又能合成 。而绿色蔬菜如菠菜、莴苣、萝卜缨、花茎甘蓝等是膳食维生素K的极好来源,其次是动物内脏、肉类与奶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