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雨水将至 小心老胃病来报到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采访人员吴婉虹通讯员王雯玉)2月19日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水 。 采访人员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主任中医师康宜兵 , 请他介绍雨水节气的养生重点之一——胃肠病的调治 。
初春消化性溃疡多发
康宜兵介绍 , 一到雨水时节 , 来脾胃科门诊报到的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患者会明显增加 。 同时 , 初春也是消化性溃疡的好发时节 , 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 。
康宜兵解释说 , 消化性溃疡病位在胃 , 但与肝、脾密切相关 , 脾胃的正常运化有赖于肝胆的疏泄功能正常 。 初春阳气升发 , 肝火过旺 , 则容易出现脾胃虚弱;寒气从口进入 , 也会使脘腹受凉 , 致使胃气失和;加上春节假期里大鱼大肉吃多了 , 化生痰湿 , 都容易导致胃部不适 。
康宜兵介绍 , 消化性溃疡是脾胃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 好发于中青年 , 发病率约10%~12% 。 消化性溃疡以胃痛为主要症状 , 其特点为慢性疼痛 , 呈周期性和节律性发作 。 周期性指症状发作几天、几周后 , 进入较长时间的缓解 , 但在秋末至春初季节复发 。 “溃疡治疗愈合后 , 复发率高达50%” 。 节律性指疼痛的发生和缓解与进食时间有关 , 胃溃疡疼痛多发生于餐后一小时内 ,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饥饿时 , 进食后可减轻 。
调护可从四方面入手
康宜兵表示 , 雨水节气为初春时节 , 养阳重在养肝 , 所以是养肝的最佳时节 。 消化性溃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调理:
1.养肝调胃
俗话说 , “春捂秋冻 , 不生杂病” 。 初春早晚温差大 , 要注意保暖 , 适当添减衣物 , 尤其要注意头部和腹部的保暖 。
春日养阳重在养肝 , 要调适心情 , 保持恬静愉悦 , 避免恼怒 , 从而使肝气顺畅 。 清晨早起 , 适当做和缓的户外运动 , 如散步、健走、慢跑、登山等可增强体质 。 尽量保证晚上11时前睡觉 。
2.饮食有节
春节后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 三餐定时 , 每餐只吃七八分饱 。 初春应以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饮食为主 。 少吃煎炸、肥腻食物;戒烟戒酒 , 少吃浓茶、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少吃酸甜食物 。
中医认为 , 长期食用生冷食物 , 会损伤脾胃阳气 。 初春建议少吃冬瓜、苦瓜、西瓜、雪梨等凉性果蔬 , 多吃韭菜、茼蒿、香菜、芽菜、芹菜、菠菜、荠菜等新鲜蔬菜 。
对于胃胀的病人 , 要少吃油腻、米粉、面包、碱水面、发酵的馒头、番薯、芋头等食物 。
3.穴位按摩
有胃痛的人 , 可以按摩中脘、太冲、足三里等穴位 , 每个穴位约1分钟~2分钟 。 对于胃胀嗳气等消化不良人群 , 可以饭后半小时 , 用指端或掌根在中脘穴上揉按 , 约3分钟~5分钟 , 还可以用神曲、山楂、麦芽、陈皮各10克 , 用水泡服 , 或煎煮20分钟 , 滤渣服用 。
【节气|雨水将至 小心老胃病来报到】4.药膳调理
中医认为 , 胃溃疡的复发与脾虚有较大关系 , 加上雨水节气湿气重 , 建议多吃甘味食物来养脾 , 可选用山药、莲子、白扁豆、芡实、薏苡仁等健脾行气利湿的食物 , 也可以煲砂仁茯苓猪肚汤、四神猪肚汤、扁豆薏米煲排骨汤等 。
“正月宜食粥” , 这段时间可以适当喝些粥养胃 , 如山药粥、莲子粥、陈皮山药薏米粥等 , 情绪易紧张、焦虑的人群 , 可以泡玫瑰花茶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