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一院五院士”,九院科研创新厚积薄发( 二 )


在眼眶病中 , 周慧芳瞄准了未被重视的领域 , 即大众俗称的“甲亢突眼” 。 在她的努力下 , 九院成立甲状腺相关眼病多学科诊疗团队 , 眼科、内分泌科、外科、放射科、核医学科、放疗科、超声及检验科……这个志愿性质的诊疗团队 , 让巾帼专家们聚在一起 , “有合作 , 也有较劲 , 最终是为了推动医学进步 。 ”
在九院 , 有“种子基金”支持鼓励科研人员积累前期科研基础 , 增加人才储备;有“临+”计划针对临床实践问题 , 提升临床科研水平;有“交叉基金”产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原创成果 , 培育复合型人才……口腔颅颌面科行政副主任江凌勇是受益人之一 , “口腔学科有明显的交叉优势 , 所以我们也承担着研究探索疑难病和罕见病的任务 。 ”去年12月 , 他作为通讯作者在《自然》子刊发文阐释罕见颅颌面畸形的新机制及治疗靶点 , 全部作者均来自九院 。 正如副院长、口腔颅颌面科科主任王旭东说 , 孕育、培养、助推青年骨干从“学习型医师”成为“研究型医师” , 为研究型医院的建设播撒更多耀眼“火种” 。
引育并举打造可持续梯队
去年9月 , 九院浦东院区正式运行 , 与一墙之隔的九院浦东科教园和精准研究院“无缝联动” , 形成从临床到研究成果转化的“旗舰模板” , 为九院打造未来比肩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型研究型医院构建雏形 。 如今走在院区内 , 不时能看见一位洋医生 , 他就是全球牙科学领域顶级专家托内特(MaurizoiS.Tonetti) 。 全职加入九院 , 出任新成立的口腔种植研究中心主任 , 托内特谈及选择定居上海的理由 , “我看好这里的氛围与明天 , 希望和九院口腔医学一起冲击世界一流学科 。 ”
引育并举才能促进科创人才梯队的可持续发展 , 九院希望打造“平台效应” , 培养一批生力军 。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树洋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 , 2012年进入九院博士后流动站后 , 他参与构建全球最具规模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DX)治疗队列及相应2D/3D细胞系(PDC/类器官) , 整合药效表型—临床数据—生命组学 , 建立了能反映肿瘤个性化遗传特征的肿瘤多维度异质性研究和药物研发平台 , 研究与肿瘤治疗抵抗相关的肿瘤异质性组成特征和形成机制 , 挖掘抗肿瘤新药物新靶点 , 开展“临床研究模式”下的治疗潜力验证 , 推动创新型临床试验 。
“我是博士后 , 从2019年7月开始 , 自己也带博士后了 。 ”孙树洋称之为传承 , “这是一片属于学者的热土 , 即便并非来自医学背景 , 大家也可以心无旁骛地研究 。 ”据悉 , “十三五”期间 , 九院累计投入经费5933万元、共进站博士后201人 , 截至2021年末 , 博士后在站人数117人 。
正如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科研管理事务部主任牛玉宏所说 , 科研竞争力与医院科研投入、王牌学科支撑等息息相关 , 其核心在“人” , 而从助跑到起跳的九院 , 正用一张张耀眼成绩单诠释科研对于医学的价值 。 “九院将继续秉持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 , 不断学习院士精神 , 抓住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祝桥院区建设的发展契机 , 最终成功打造学科特色鲜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医院 。 ”党委书记郭莲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