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一院五院士”,九院科研创新厚积薄发

春节前夕 , 5岁的先天性耳聋患儿小亮 ,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获得“新声”:院长、耳鼻喉科学科带头人吴皓及团队为其植入了我国首款人工听觉脑干植入装置 。 这台手术标志着该自主研发国产装置正式进入临床试验 。
【团队|“一院五院士”,九院科研创新厚积薄发】近3年 , 由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上海医院科研竞争力”榜单上 , 九院始终位居前三 。 一家以专科特色闻名的医疗机构 , 在申城医院科研榜中脱颖而出 , 不可不谓是意料之外的“突破” , 但又是情理之中的“传承” 。 这里不仅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邱蔚六、戴尅戎、张志愿、范先群“一院五院士”的百年佳话 , 新时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科研创新也完成了一次厚积薄发的飞跃 。
打造成果转化“筑梦师”平台
“先天性双侧极重度耳聋 , 伴有双侧听神经发育不良 。 ”收到“判决书”时 , 小亮的父母一度绝望 。 2岁那年 , 小亮植入了人工耳蜗 , 但术后一直未产生有效的听觉和言语发育 。 “目前唯一的有效方法是在中枢听觉通路上植入人工听觉装置 。 ”吴皓介绍 。 他提到的人工听觉脑干植入技术(ABI) , 是一项全球顶尖的技术 , 属于一种输入型、感觉重建的脑机接口装置 。 全球仅500余例患儿接受治疗 , 因手术难度高 , 能开展这项技术的中心极少 。
2019年 , 吴皓团队采用进口装置开展针对先天性耳聋的婴幼儿ABI术 , 累计近50例成功案例后 , 他决定再突破——打破无国产听觉脑干产品的瓶颈 。 去年年中 , 我国首款听觉脑干植入装置WH-01A(SD)型问世并成功完成成果转化签约 。 就此 , 小亮成为第一位受益的幸运儿 。 据悉 , 国产产品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 , 我国人工听觉重建技术的“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 , 为我国彻底消灭聋哑奠定了基础 。
从实验室到病床旁 , 是万千医者的梦想 。 在九院 , 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就是“筑梦师” 。 “以高价值专利为核心 , 向前覆盖专利挖掘与布局、向后延伸到转移转化”的规范体系 , 为全院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成果转化服务 。 副院长王艳介绍 , “成果转化绝非‘一卖了之’ , 医院专门成立成果转化办公室 , 引入专业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 , 全过程推动 , 加快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研发 , 保障医疗机构、成果发明人和企业三方的合作利益 。 ”据悉 , “十三五”期间 , 九院共申请专利1762件、授权专利812件、转化专利92件、软著5件 , 协议金额共计约4亿元 。
基金计划全周期孵育人才
2021年11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九院眼科学科带头人范先群成为新科院士 。 “许多人说 , 这是我最高兴的一天 , 但其实要加上‘之一’ 。 ”时光倒回至2017年 , 范先群获上海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银蛇奖”的特别荣誉奖 , 与此同时 , 他的学生、主任医师周慧芳获“银蛇奖”一等奖 。 “不培养人才 , 一个学科就没有明天 。 ”范先群说得直白 , “要给年轻人机会 。 ”
20年间 , 范先群团队建成了国际最大的眼肿瘤眼眶病诊疗中心 , 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三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去年 , 欧洲著名的“expertscape”机构公布了最新“全球眼眶领域专家”国际排名 , 范先群以中国第一的名次在全球近2万名眼眶领域专家中跻身前0.1% , 周慧芳也榜上有名 。
周慧芳说 , “我的研究生生涯都是在九院度过的 , 每一成长阶段都有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从2009年加入医院‘优秀青年培养计划’ , 到此后的交大医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型医师’项目等 , 不仅给我们经费去做项目、参加培训、出国交流 , 更重要的作用是 , 能把有同样追求的人聚在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