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国际罕见病日: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张依琳)“人鱼宝宝”“瓷娃娃”“月亮的孩子”“蝴蝶宝贝”……这些看似可爱的名字 , 背后却是罕见病患者难以言说的痛 。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 。 近年来 , 国家大力出手 , 多方积极配合 , 推进罕见病群体的摸底、诊断、救治、保障等工作 , 力度不断加强 , 进度不断加快 。
资料图:某医院门诊楼 。中新社采访人员 殷立勤 摄
罕见病不“罕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 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 。 目前 , 全球已知罕见病大约有7000多种 , 其中95%的罕见病无有效治疗药物 。
我国人口基数大 , 罕见病的群体可能也并不罕见 。 2018年5月 , 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 共涉及121种疾病 , 首次以目录的形式界定了罕见病 。
按照新华社的报道 , 我国现有罕见病患超2000万人 , 且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 。 确诊难、治疗方法少、可用药品少、治疗费用高……这些让日益庞大的患病群体身陷困境 。
为了收集我国罕见病的诊疗、费用、遗传、分布等信息 , 国家卫健委2019年10月印发《关于开展罕见病病历诊疗信息登记工作的通知》 , 建立了我国罕见病病历诊疗信息登记制度 。
2019年11月 , 国家卫健委建立开发的中国罕见病诊疗服务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 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324家医院开始使用该系统进行罕见病病例登记工作 。 根据去年发布的信息显示 , 该系统已采集约50万例罕见病患者信息 。
国家|国际罕见病日: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文章图片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 。朱俊俊 摄
迈过“确诊关” 医院提高诊疗水平
明明从出生时眼睛就是蓝色的 , 关节韧带松松软软 , 牙齿很薄 , 在轻微外力下就会反复发生骨折 。 由于多次骨折 , 他的双侧大腿及小腿明显弯曲 , 导致不能行走 。 明明的父母一直很着急 , 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 。
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行检查后 , 明明被确诊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病——成骨不全症 , 也就是俗称的“瓷娃娃” 。 在医生的帮助下 , 3年后 , 明明的骨密度明显增加 , 下肢矫形手术治疗后 , 小腿终于变直 , 又经过了一年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后 , 明明终于能够站立和行走 。
像明明这样的遗传性罕见病并不少见 。 研究表明 , 80%以上的罕见病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 , 50%以上的罕见病会在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病 。
不过 , 由于患者人数少 , 相应的检测项目及设备昂贵 , 一般医院缺乏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能力 , 较高的诊断技术门槛成了罕见病确诊难的一个关键因素 。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学系主任崔丽英也曾表示 , 会看罕见病的医生 , 比罕见病还少 , 对罕见病的误诊或漏诊率都比较高 。
2019年2月 , 国家卫健委制定印发《罕见病诊疗指南》 , 对纳入罕见病管理的121种疾病逐一明确诊疗指南 , 并依托行业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培训 , 提高罕见病规范化诊疗能力 。
同月 , 国家卫健委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罕见病诊疗能力较强、诊疗病例较多的324家医院组建罕见病诊疗协作网 , 其中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国家牵头医院 , 32家省级牵头医院以及291家成员医院 。
国家|国际罕见病日: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用药保障 国家出手降低“孤儿药”价格
罕见病患者迈过了“确诊关” , “治疗难”还摆在面前 。 由于罕见病患病人群少、市场需求少、研发成本高 , 很少有制药企业关注其治疗药物的研发 , 因此罕见病药物又称孤儿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