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冰点特稿第1255期:一位医生种下117只耳朵( 七 )


吉利斯被称为“整形外科之父” , 但其后几十年 , 全世界医生做出的外耳 , 都还只是一个“肉板板” 。 上世纪50年代 , 美国一位医生才第一次用肋软骨做出“类似耳朵的形状” 。 之后 , 另一位热爱艺术、喜欢雕石头的美国医生 , 在肋软骨上雕出了耳朵的细节 ,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 这位医生主导着全世界耳再造领域 , “所有的教科书 , 权威信息都来自他 , 所有的学术会议 , 都是他主持” 。
“1995年我在美国参加他的培训班 , 他不太搭理我 , 但我听得非常仔细 。 ”郭树忠笑着回忆 , 仿佛回到了虚心求学的时代 , 随即他恢复了“大佬”的气势 , 严肃地表示 , “到今天 , 他的方法已经被淘汰 , 我们做耳朵的效果早就远远超过他了 。 ”他会去义诊 , 也找来基金会 , 给经济实在困难的患者免费做手术 。
郭树忠将雕好的软骨部件组合起来 , 用钛丝缝合、固定 , 在他手中 , 出现了一只边缘圆润的、很像耳朵的东西 。
“耳朵是三维立体结构 。 ”他解释 , “雕和塑是两件事 , 要边雕刻边塑形 。 ”更多的肋软骨被取出、送到他手边 , 11号刀片继续游走 , 微小的白色碎屑散落在深绿和浅蓝的操作台盖布上 。 郭树忠珍惜这些材料 , 尽可能一点都不浪费 。
1小时后 , 卢敏女儿的右耳已经具备雏形 。 郭树忠捏着模版比了比 , 开始修整耳朵的细节 , 增加“亚结构”——调整对耳轮的“三角窝”、增加耳屏、留出耳甲腔 。 他将已成型的结构放入小女孩脑袋右侧的切口 , 与左耳再三比对 , 又进行了几次调整 。
当负压泵最终抽走皮肤下的空气时 , 几乎在一瞬间 , 表皮贴紧软骨 , 软骨卡住颅骨 , 一只粉红色的右耳出现了 。 恢复了血供 , 这些软骨将继续存活 。
“我们这一行 , 追求的最高境界叫以假乱真 。 ”郭树忠说 , 数年前 , 他尝试使用人工材料 , 工业化地做耳朵 , 效果一直不理想 , “最后还是回到手上来 。 ”
拿手术刀的心理医生
5天后的下午 , 卢敏追着女儿 , 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 。
“慢一点!”她叮嘱 , 她不敢再面对任何意外了 。
除了光头上顶着一根引流管 , 小女孩看上去很正常 , 右耳开始消肿 , 和左耳一样圆乎乎的 。 她眼睛大 , 特别爱笑 , 随身带着一只“小马宝莉”玩具 。 做完手术的当晚 , 她还疼得“哎、哎”直叫 , 但现在 , 她一会儿跑 , 一会儿跳 , 一会儿蹲 , 一会儿捶家属休息区的人型发泄靶 , 看得卢敏心慌 。 她已经把女儿新耳朵的照片、视频发给家人看 , “好长时间憋着一口气 , 喘出来了” 。 她还总是忍不住问女儿 , “你的耳朵漂亮吗” , 然后等着那声“漂——亮——” 。
再有一晚 , 这对母女就能出院回家了 。
此时 , 西安已经连续20多天无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 , 行程码早就“摘星” , 城市运转正常 。
走在医院里 , 郭树忠会遇到其他科室“拿刀”的同行 。 “真羡慕你 , 老郭!”有外科专家对他说 , “我一辈子都在做手术 , 忽然不让做了 , 都不知道生命用来干啥!”
郭树忠知道那种感受 。作为外科医生 , 他切过发炎的阑尾 , 也摘过恶性肿瘤 。 他给双腿受伤、心跳骤停的工人师傅做手术;给被驴咬掉下巴、父母背着家当寻医的孩子做手术;给渴望换一种性别生存的人群做手术 。 曾有一个年轻人 , 遭遇车祸 , 骨盆都压碎了 , 郭树忠忘不了他看着医生的眼神 , “人都成那样了 , 眼睛里的求生欲还是那么旺盛” 。
“还是把人修好更有成就感 。 ”他说 。